“那个,卤菜的手艺,能卖我不?”
花大姐是会做,但那手艺不行啊,没林若云做得香,叫人一闻肚子就生馋虫。她自个在家也做了两三次,怎么都不对味,才不得不求到人面前来。
她又重复了一遍,林若云不好再避开,想了想才说:“秀芝姐,这个方子我不卖。”
张秀芝脸一下垮了,难看得如丧考妣。
“但是,我可以教你。”
“啊?”张秀芝猛地抬起头,不敢相信世上还有这种好事。
林若云补充道,“秀芝姐,你先别激动,我不是白教的。我打算技术入股,我要你这小摊的一成利润。”
“不管你这小吃摊以后做得多大,哪怕成了大饭店,都要给我一成利。”
听完秀芝的描述她觉得这门生意能做下去。如今国家提出了改开的政策,可乐也进入国内,还有那些外资考察团,都在预示着:以后的市场经济会越来越活跃,同样民间这些小买卖也会逐步放开。
秀芝选的位置好,再加上好味道,只要好好经营,小摊贩早晚能开成大饭店。
他们林家祖上的酒楼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林若云觉得用百年秘方,换一个押宝的机会,还是划算的。
张秀芝睁大眼睛,“大饭店?我哪敢想。我只求有个好手艺,能养活我娘几个就成。至于你说的那个啥技术入股,没问题,我同意。”
“你确定?”
其实林若云觉得自己这个要求有点狠,但那是他们林家传了好几代的方子,卖给张秀芝,她肯定是买不起的,所以不如技术入股。
况且她一直都想做这个事,但从前是环境不允许,如今环境允许了,她又要上学没时间,可巧张秀芝就找上来了。
“确定确定。就是一成利会不会太少了?”这会儿是张秀芝有所求,她的态度自然放得低。
“够了够了。你这回带了大料回来没?要不咱现在去做一锅尝尝味。”林若云太馋那个味了,真想马上就吃一口。
张秀芝本就是抱着这个拜师想法回村的,自是备齐了材料,“带了的。”
到了她家厨房,林若云把大料挑挑拣拣,又重炒糖色加水,过了半个多小时,厨房里就冒出香味,再慢慢焖着。
张秀芝就另起了一锅炒瓜子,如今城里卖的是盐瓜子,她觉得腻味,打算炒个其他味的,但到底啥味,还拿不定主意,就在家慢慢摸索。
林若云虽然不会炒,但磕过的瓜子多啊,一下提出好几种口味,什么五香的、焦糖的、绿茶的。
两人试了半天,才勉强炒出一个焦糖的,但这已经让张秀芝满意许多,她的小吃摊又多了个招牌货。
中午,林若云没回家,就在张秀芝家里吃。
“娘,这个好吃!”
“是啊,是啊,娘,这个真的好吃。卖这个肯定能挣钱。”家里的情况没瞒过孩子,春兰也是一心专研着挣钱。
“好吃!”
春菊才一岁,啃不动肉,但嘴里尝得出味了,吮着鸡皮,也是一直点头,“好次!好次次!”
见大伙都说好吃,张秀芝心里的底气越足了。
林若云没事干,就天天往秀芝家里跑。
这小生意是两人一块捣鼓的,自然要尽心尽力。
张秀芝继续琢磨炒瓜子的手艺,她就琢磨其他的事。
虽然是从小摊开始,但又不打算做一辈子的小摊贩,她们的目标是要开成大酒楼的。所以这个口碑是要从一开始就养起来的。
一开始她想了好几个名字,什么食为天、百味,不过都叫陈爱学否了。
他说这些听起来文绉绉的,跟小摊不搭,而且也不好记,最后简单粗暴的把名字定为“张林小吃”。
林若云觉得有点遗憾,应该有个招牌的,最好是把价格和菜品都清晰的印出来。
但是这个不好干,木板吧不好收放,用纸吧禁不住风吹雨晒,最后是拿墨汁在小木板上写了招牌,到时候插车子上。
她隐隐约约觉得,这个环节中差了点什么东西,灵光一闪,却没抓住。
开业前的工作准备得差不多,春节也到了,一切事都放放,先过年、再听听领导的出国闻。
第76章
今年的除夕夜比往年又要热闹些。
一来是自家饭桌上的菜肴越丰盛了,说明这日子是越过越好,吃饱喝足了才有心情庆祝年节找乐子。不然对着一桌清汤寡水,谁还有心情说笑?
二来是大队有钱了,这些年队里带着大伙开荒种粮食、养鱼养蚕,整个大队的日子是蒸蒸向上,因此分到队员们手里的钱也多了,爱好热闹的人就买了鞭炮和烟花在外头放。
烟花在半空中炸开,五颜六色、缤彩纷呈,照亮了下头一张张写满惊叹的脸。
村子里多少年没看到这样的西洋景了,大伙都走出院子,边看边聊老黄历。
烟花这东西最招孩子喜欢,连柱子那种见过大世面的都看呆了,还有双喜,话都说不利索,直愣愣的盯着那闪烁的小火花,听着“咻咻咻”声音,哭闹着“要火火”。
一直到了十点,这热闹劲才平息下来,大伙各自回屋歇息。
次日是大年初一,惦记着大闻,林若云起得很早。
在学校的时候,专业课老师就跟他们说,这个专业叫国际贸易,国际国际,肯定是要留心国际闻的,鼓励他们多看报多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