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嚓,喀嚓……”一阵骨头错位、折断的声音响起。
老陈面色苍白,忍着浑身上下的剧痛求饶道:“夫人!求求您高抬贵手,我、我只是一时糊涂……啊啊啊——”
黑袍顺着他的脊背不断向上,直至覆盖住他的面孔,清晰地勾勒出他五官的轮廓,也堵住了他的痛呼声。
“你求饶的样子,真是一点刚才的底气和尊严都不见了,”谷雨夫人维持着温和的笑容,“真不体面。”
叹息一声,她慢慢地攥紧拳头,只见那些布帛也紧跟着收紧、收紧……
骨头断裂的声音不绝于耳,令人胆寒。
谷雨夫人身后的侍女只是深深地低下头,不敢言语。
最后,那些布帛终于停止移动,硬生生将一个人,揉得不足半人高,看不出人形。血液浸透衣物,一滴滴落在地上,浓烈的血腥味隔着布料散发出来。
“学不会体面,我便赠你一个体面。”谷雨夫人微笑道。
接着,她起身正欲离开,走到门前忽然想到什么,转头看向侍女,吩咐说:“记得处理干净,不要留血腥气,这屋子还要用来谈生意的。”
“……是。”侍女瞥一眼地上的尸骨,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稳。
山河卷(2)
边迟月和莫枕眠两人迈进第五都城门后,见到城内张灯结彩的景象,都不禁懵了懵。
先前,他们设想过城内或许会十面埋伏,或许会空无一人……但万万没有料想到,居然进城便是人头攒动,四处欢声笑语,热闹得如同过年。
因第五都内有烛华山横卧,整座城依山而建,进城门后的主干街道顺着山势逐层升高,状似阶梯,一直从山脚通往半山腰的烛龙庙。
此刻,边迟月站在山脚下仰望,只见绚丽的灯火映照着游人五彩斑斓的衣裙,沿着山脉缓坡层层蜿蜒而上,如同一道通向天际的星河,又如同是造物者执笔在山上一挥,将世上最美的色彩尽赐予此,令人目不暇接。
边迟月站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却丝毫不为他们的欢笑所感染,反而心中一沉。
人太多了……如果他在这里和小烛打起来,人越多,不慎造成的伤亡可能就越多。
他甚至怀疑,眼前这幅景象是敌人特意算计好的,为了让他心存顾虑,无法发挥全部能力。
“婆婆,这里好热闹啊,”莫枕眠充分利用自己的外貌优势,向路边一位闲坐的老人打听消息,尾音拉长,像是撒娇一般,“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诶,多可爱的孩子,”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自家孙女,老人浑浊的眼中掠过一丝亮光,笑得合不拢嘴,“你是跟着大人从城外来的吧?”
“今天是霜降,每年这个时候,山上庙里都会办迎冬祭,很多城外人都会千里迢迢赶来观礼,当然热闹了。”
从老人口中,边迟月得知迎冬祭是魔族自古以来便有的传统节日。
远古时,烛龙神尚未陨落,祂掌握着日月更替、季节变幻,会在每年固定的某一天降下寒霜,让白霜覆上枝头,昭告秋的落幕。因此,魔族人便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赞颂烛龙的伟大威能。
说来也奇怪,这个世界同样存在二十四节气,而且每一节气对应的时间都与易玦穿越前华夏的节气大致相近,只是当地人对节气涵义的理解有所不同。对此,易玦只能解释为《指尖山河》的作者写作时参考了古代华夏的背景。
华夏的霜降并非指“降霜”,只是气温骤降,天气渐寒,而这个世界的霜降则就是字面意思,神灵会令霜雪降于大地。
原本,迎冬祭是魔族上下共同重视的大礼,但自从烛龙陨落,有关祂的信仰逐渐淡化式微,如今只有传说中烛龙神盘踞的烛华山附近,才保留着最为完整的迎冬祭习俗。
“你们来得真是赶巧儿,”老人慈祥地笑着,语气中透露着些许自豪,“正好顺道来参加迎冬祭——你到其他都城去,可见识不到这么正宗的祭祀仪式。”
真是不巧啊。
莫枕眠一边向老人道谢,哄得老人拉着她看了又看,越看越觉得欢喜,一边在心中叹息着。
与老人分别后,边迟月带着莫枕眠向山上走去。
与鬼市相比,这里的集市少了几分如梦似幻的美感和诡谲,却多了几分人间的烟火气。
小贩们在街道两边铆足劲儿吆喝着,幼童或嬉笑或哭闹着从他们身旁窜过,爱侣窃窃私语含情脉脉,青少年成群谈天说地,老人相互搀扶着走走停停……
只可惜,边迟月和莫枕眠都无心欣赏,径直向前。
烛华山身长而不高,坡度平缓,两人不停歇地向上走,很快就到达半山腰,烛龙庙前。
庙前有一座圆形的祭坛,看质地像是汉白玉,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洁白无瑕,散发着柔和的光泽。
祭坛周身雕刻着繁复而精美的图纹,其中包含着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象,而一条威风凛凛的龙则穿过春的花枝、夏的鸣蝉、秋的麦穗、冬的霜雪,绕坛身一周,这象征着烛龙神无始无终的寿元、亘古不变的威能,也指万物都在祂的注视与庇护下生生死死,轮回圆满。
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还雕刻出四条身形更小的龙,龙目怒睁,向天昂首,如同忠实的拱卫者。
当年边迟月将混入魔界的妖族斩首,正是在这台前。
此时,祭坛四周密不透风地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边迟月无可奈何,只能放出一丝威压,周围的人瞬间纷纷让开,给他留出喘息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