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一個就是人頭稅,家中人口滿十歲到六十歲的,每年交一百文錢就可以了。剩下的,不管你打柴還是挑水、開墾還是租用農具都不需要再額外交稅,還有一年兩次的徭役也免除了。
這些政策不見得比以前要少交多少,但是它足夠公平足夠透明,讓百姓看得見,知道自己錢交到了那裡,而不會被巧立名目去收取。每一年的稅收多少都是會公布在縣城的廣場和村裡的,得益於送教下村,現在各個村都有幾個識字的人,自然也看得懂公示上寫的東西。
但凡寫出來的和收上去的不一樣,那百姓就能到郡主府或者相應的監管機構去舉報了。而農業尤其是水稻人口這些稅收,能賺的還是很少,想要動手腳很難。
所以在王懷玉處理幾個屢教不改的貪官後,嶺南官場就少了許多這樣的事情。還有比較特殊,比如說種植茶葉香料的,那就是根據他們的營業來收稅。
起征點是在一百兩,採取的是十稅一;五百兩起就是十稅二;一千兩就是十稅三;一千五是十稅五。每往上增加這一個收入,稅收也會不斷的上漲。逃稅的人那裡都有,但是不管買方還是賣方,官府都是做有備案的。只要兩方一對帳,對不上來的將會罰得更重!
有人嘗試過,最後就是連本帶利都被罰個精光。受不了的商人想要往外面走,剛出嶺南關就成了流民匪盜的肥羊。好不容易保住一條命回來,才知道嶺南的環境有多好。
錢進不到官員的腰包,他們有縣衙包辦的一切,甚至包括了養老、生病也能優惠去看,地位上還受人尊重,很多衙役都滿足現在的生活和工作。當一個地方的人都養成了這樣的認識,那些有自己小心思的人有不得不藏起來。
官員不貪,環境自然就好起來了。做生意的人只要按照規定,遵紀守法,繳納稅收,在嶺南做生意比任何一個地方都要安全。
嶺南的東西在這幾年打出了名聲,來往的商販越發多,尤其是淮南府和淮安府這幾個地方,因為合作關係也受到了諸多優待。
在嶺南各行各業都蓬勃發展的時候,淮安等西北各府的百姓,也迎來了他們的生機。
「不要急,排好隊。這些種子每一個人都有份,趕緊去找衙役落戶,拿著戶籍過來領種子和田地去種。」淮安府的衙役學著嶺南衙役的模樣,走到街頭為百姓宣講政策。
也許是他們高高在上的習慣了,在勸說上帶著命令式的,嚇得百姓瑟瑟發抖。
黃老根帶著僅剩下的一個孫子,緊緊的依偎在一塊,警惕又敏感的看著前面的隊伍。手上的破碗是他們唯一的家當。
「爺爺,你說我們真的能領到神仙發的種子嗎?一畝地就能讓我們天天吃飽肚子。」小孩瘦的只有兩隻眼睛,一臉嚮往的望著最後一個親人。
經過這幾年的殘酷生活,才十歲的黃小強自然不是什麼天真的孩子。他見過賣兒賣女,見過為了一點吃的把父母推出去擋刀,甚至見過父母把孩子和別人交換來吃,怎麼可能天真的起來。
縣衙官府也好,叛軍匪盜也罷,在他們看來沒有什麼區別。
但淮安府卻是不一樣,這是第一次有人願意在這個時候拿出糧食來給他們,還給他們分田地,分農具和耕牛。這些政策他們看不明白其中深意,也不想去追究人家是為了什麼。他們只知道自己有糧食吃了,能填飽肚子不被餓死,還有地可以種有農具可以使用,這比什麼都重要。
祖孫兩伸長了脖子往前看,已經吃過幾天有淮安王府發送的救濟糧。吃到過那個玉米,覺得非常的頂餓,後面又聽說這個玉米能畝產千斤,不用怎麼澆水,施肥也可以有最少七百多斤的收穫,便第一時間跑過來排隊了。
這長長的隊伍全是排隊要玉米種的,金黃色的種子,一個人頭分了一斤,可以種半畝地左右,收穫能有四百來斤。
輪到黃老根他們,衙役看了看他們老的老小的小,放種子的時候特意抖一下,往旁邊的農具攤子提醒努了努嘴:「你們兩個符合租用農具是條件,可以去旁邊看看,租把鋤頭可以省點力氣。」
語氣很兇,但是讓黃老根受寵若驚,連忙把種子護在懷裡,「唉,好好好,謝謝官爺提醒。」
一邊鞠躬點頭,一邊拉著孩子快步往旁邊走。
盧婷婷吸取嶺南的經驗,在淮安府這裡也搞了農業幫助,除了分發種子的田地,將無事可乾的流民籠絡起來,還注意到了那些沒有什麼能力的老少窮殘的流民,在縣衙招募了一支給農民犁地的小隊。
耕牛和鐵農具,尤其是曲轅犁都是難得的東西,就這樣借給百姓大家都不放心,所以乾脆讓自己人拿著去給他們幹活,老百姓就只要反正下種和管理就好。
原本只是想著保護農具,沒有想到這個反而提高了效率,靠近府城的那些良田被迅的開墾出來,種上了玉米、木薯這樣的高產糧食。
周邊府城的流民聽說淮安府這些地方招人,還給糧食種子田地,組織人給他們犁地,就紛紛拖家帶口跑來投靠他們。
一波波的人口讓淮安府這些幾乎空城的地方,逐漸變得繁華,淮安王和下屬的人笑得見牙不見眼。
第153章
「沒有想到嶺南的法子竟然這樣好用,只是把這些地和農具借給百姓,就能讓他們都來我們淮安府了。好啊好啊,哈哈哈哈。」淮安王哈哈大笑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