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之时,曲大见到了自己的老上司蒙恬,他觉得自己虽然不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蒙恬一定知道。
至于为什么蒙恬知道,那当然是因为蒙恬是大王的亲卫,即使蒙恬不知道,大王也一定会知道。
听到曲大的问题,蒙恬欣慰的点了点头,能够读书懂得询问问题,这就是进步,最怕的就是不懂装懂,或者即使心里有问题也不问。
坚持学习,不忘初心,一直进步,这几句嬴政说过的话蒙恬一直铭记在心。
“由于种种原因,如今天下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诸夏和诸夏之外的生存斗争,变成了诸夏内部的内斗。”
“中央和地方的争斗,太守和县令的争斗,县令和地方豪强的争斗,关陇集团和南方汉人世家的争斗,皇帝和世家的争斗,皇帝和豪强的争斗,皇帝和贵族的争斗,如今天下的主流就是内斗内斗内斗!”
“在这样的环境下,老百姓的生活是极为艰难的,人们的眼睛也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至于向外看,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所以我们大秦的到来就很有必要了,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侵略,不是为了战争,更不是为了掠夺,而是为了拯救最底层的百姓。”
“我们是正义的,我们必将胜利。”最终,蒙恬坚定的道。
第十九章:还天下一个太平,给万民带来安宁
会稽某处湖泊之上有一艘小船,最中央的地方站着嬴政和一个光着头的大和尚。
大和尚最显眼的就是他的光头,站在这里便可反射阳光,虽然此刻的天有些昏暗,但是没有谁可以忽略一个如此有魅力的大光头。
“陛下,禅宗打算做卧底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此前还可以不断收集情报益处多多。我们禅宗的诚意,绝对充足……”
嬴政却不以为意,并没有直接赞同,也没有直接反对,而是看着远方的风景淡淡的道:“昙宗大师觉得我方将士如何?雄壮否?”
“雄壮!威武!强大!”
“与骁果军相比如何?”
“民兵的基本素质已经不比他们弱了,战兵更是强了不少。”
“我军甲胄齐全否?”
“齐全。”
“我军高手如何?”
“诸子百家的前辈名不虚传,实力强大!”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委屈大师呢,你们也过来听一听。”说到这里嬴政对着蒙恬等人招了招手,紧接着蒙恬杜如晦相继来到近前。
仅仅思考了几个呼吸,嬴政便开口了:“我大秦征战此界为的可不是金银财宝,亦或者是权势美人,我们难道就是为了这些吗?”
“当然不是,我大秦消灭六国统一天下,为的是还天下一个太平,还万民一个安康,如今降临此地,为的仍旧是还天下一个太平。”
“在大秦即使是野人,也可以通过工作,通过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在大秦秦法除了孤之外高于一切。”
“即使是最低级的野人,也有着广阔的前途,如果他们选择从军,有军功爵制度等着他们,可以一路从小兵升到大将军。”
“如果他们选择读书,那么则有科举制,只需要学会最基础的大秦文字,便可通过第一轮考核,成为一名小吏成为大秦的国人。”
“只需要通晓秦法便可以成为一名最低级的九品小官,而后便可以按照流程慢慢的升上去,即使既不喜读书也不从军,喜欢练武甚至自由,生性活泼的,也可以通过练习武功或者明创造成为一名士,县士、郡士甚至是国士。”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他们是极为幸福的。虽然这些道路都不轻松,但至少是存在的。”
“对于草民而言,上升途径一直都有,最有名的便是武安君,他原本是楚国公室之后,然而来到秦国,却从一个小兵一路立功升官,直到成为帝国的大将军,威震六国,声威赫赫名震天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就在嬴政说话的时候,天空忽然放晴了。一轮金黄色的太阳穿过天空的云层,火热的阳光洒在湖面之上,照射在众人的脸颊之上。
昙宗却没工夫欣赏此刻的阳光,他只感觉到了嬴政强大的实力,一念之间影响天象,灵气波动近乎于无,这差不多已经算是以己心代天心了。
“大秦降临此界是为了给百姓带来和平,带来安宁。”
“如果没有大秦的到来,接下来将会迎来乱世,一个可能会持续很多年的乱世,乱世之后则是又一个的朝廷。”
“由于人口在乱世之中死伤太多,人少地多就成了自然而然的局面,只要未来的君王与民生息,少生点事儿,便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盛世。”
“然而这就结束了吗?不,这只是一个开始,两百年或者三百年之后,由于人口繁衍再次恢复人多地少的局面,再加上贵族世家们兼并土地,又是一个王朝末年又是一次循环”
“这样的循环无休无止,最痛苦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王侯将相英雄豪杰,而是最底层的百姓!”
“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孤拥有穿梭诸天的本事之后,就一直在思考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大秦。”
“可是后来孤就现这个目标太过遥远,还不如说改成让百姓们能吃饱饭,一天三顿,生活安康来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