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那边一时半会用不上,北边匈奴一直是嬴政的心病。
这会的匈奴对汉族政权威胁其实不大。
之前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被秦灭了几乎全部的有生力量,依然在对匈奴之战中“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之后十来年,匈奴都不敢靠近赵国的边城。
匈奴是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展,其曲折不亚于中原的七国之战之后才在汉朝肆虐。
上一世,嬴政之所以执着于攻打匈奴。
一是因为战争机器必须动,再就是为了河南地。
也就是河套地区。
蒙恬不负期望,轻松打下河南。
但问题是匈奴是游牧民族,擅长运动战,不敌则徙,导致秦朝的三十万大军被钉在河南。
赢了匈奴扩地七百里之后,既要派大军防守,还要修筑长城,建设直道,开通运输线。
还要迁移民过去进行耕种和放牧,这是一种无休止的投入。
反观秦与六国之战,每次胜利都能扩大耕地面积,夺取敌国粮食和财富。
征服当地人民,削弱敌人,从而壮大自身。
此消彼长,六国愈弱而秦国愈强。
打仗等于增加实力,这个等式在对战匈奴和百越的时候都不管用了。
这也是秦由邦国转为统一政权时存在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人才是最重要的财富。
秦获得这么多人之后,按理应该更加富强才是,怎么反而被拖累?
这就要从秦的粮食产量说起。
七国连年征战,民生凋敝,展耕种不是一日之功。
以秦的粮食产量,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
这个问题之前被炎犀解决了大半,高产作物的出现极大缓解了秦的粮食短缺。
所以,炎犀把新式兵器优先给了蒙恬。
拿到河套地区后,俘虏的匈奴人照例该坑杀。
但炎犀建议蒙恬继续往北打,抓更多的匈奴人回来。
和嬴政讨论过之后,嬴政给蒙恬去信。
接到命令的蒙恬有点懵,这和之前说好的不一样啊。
“陛下,战线拉长,恐粮草支援困难。匈奴奸狡,聚众易生事端。”
蒙恬觉得大量匈奴人聚在一起肯定要反抗,还得派兵看着他们。
“卿只管北击,粮草与俘虏交由公主处置。”
嬴政将这场仗交给了炎犀。
蒙恬收到第二封信的时候,炎犀已经到了边疆。
因为有了特别细致的地图,秦朝版图内的矿藏一览无余。
新开的铁矿、铜矿等人手急缺,这些匈奴正好补上。
比起服徭役的民夫,匈奴人自己走过去,途中随便吃点。
饿不死就行,饿死了也没事。
现在的匈奴还是部落联盟,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政权。
炎犀将不同部落的人打乱,由兵士送到全国各地不同的矿区。
每个矿区不过数十人,人数不足汉族的十分之一。
送到矿区后便让他们开矿,每顿只需吃半饱,也就维持不死。
有了炎犀的武器,蒙恬也不需要在边境放下三十万大军。
匈奴早就被打得不敢冒头,准备西迁。
多余的兵士炎犀就把他们派到矿区维护秩序。
等到这波匈奴人耗得差不多,暂时国内也就不缺矿了。
为了提高兵士的积极性,炎犀拿出活的匈奴人值一百金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