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是乱世呢,一个史无前例的政体突然出现。
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改革的阵痛。
一直到两千年后,后世沿用的还是以郡县为基础的政权机构。
只不过那会统治的触角不再停留在县,而是下到县以下更小的层级。
整个位面没有任何国家的统治网络能够触及到的最基层。
让国家像一张网络,由点及面,按层级罗织。
当然也会有弊端。
百姓需要让渡出一部分的权利和自由。
但这种政体让中央可以以最快的度调动最多的人手,集中力量办大事。
面对突事件能够迅地给出反应。
那些结构松散的国家,难道不想桥修得快一点,对居民的掌握更深入一些,面对大灾害的人能更快地把人动员起来嘛。
不是不想,做不到而已。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郡县制的出现。
有了这次的实验,哪怕日后开了倒车,或是出于无奈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
但知道郡县好处的君主没有一个不想着削藩。
但凡是大一统的国家,最后一定是有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这是始皇帝带着李斯,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的财富。
只是在此时此刻,步子跨得太大。
从上到下,没有人能理解。
就连自己寄予厚望的继承人,也不赞同。
嬴政在时,此起彼伏的反对声都不绝于耳。
嬴政一旦不在,国家果然分崩离析。
现在的秦,完全是靠着嬴政一人,拖着战车在战场上飞奔。
才能勉强掩盖掉矛盾。
说是乱世也没错。
嬴政自己也明白,所以他迫切地需要攻占更多的领土。
打更多的胜仗。
让最重要的矛盾随着时间自然消弭。
只要给嬴政足够的时间,炎犀觉得他会成功。
扶苏拿到回复后如何跳脚炎犀不知道,知道了她也不在意。
倒是嬴政,听说两人的交锋后,一个人在房间枯坐许久。
没有人知道他想了什么,只是出来后,侍从觉得陛下的心情很好。
似乎放下了什么。
时间慢慢划向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同原本的轨迹一样,嬴政开始准备第三次出巡。
有人说始皇第三次和第四次(前215)出巡是为了找长生不老药。
但炎犀觉得嬴政是感觉到政局不稳,但他无力阻止,所以只能靠出巡宣扬功绩和威势的方法来缓和局势。
所以这一世,嬴政已经靠着《长生诀》踏入仙途,却依然选择东巡。
据记载,嬴政这一次东巡很不顺利。
因为他遇到了暗杀。
一行人走到博浪沙的时候,一把一百多斤的铁锤从天而降,砸向皇帝乘坐的马车。
好在嬴政比较谨慎,出巡时准备了几辆一模一样的马车。
这铁锤砸的刚好不是嬴政坐的那辆。
刺杀他的人名叫张良。
张良家本是韩国的贵族,世代在韩国当大官,是真正的豪门大户。韩国被秦国所灭后,张良散尽家财,寻找高手,准备搞一个“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