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诗怎么可能没有小灶,孙明琴早都备好了一匣子干果放在书房里,孙明诗饿了就可以吃。干果是最补脑子的,而且现在的种类又少,价格又贵,都是孙明琴自己偷偷存下来的。
这事自然没给其他人说,只有大房的几个人知道。不然让赵氏知道了,还不得闹翻天。
说到底人都是自私的,只是有些人做得难看,有些人好歹把面子顾过去了。
转眼十几天就过去了,府试需要去府城,路上坐马车也要两三天的时间。再加上去了还要打个方向,熟悉一下,所以孙昌家准备带着大家提前十天左右出。
这次去府城仍旧是孙昌家带着孙明诗和孙明书,同行的还有何霄和孟柏。
这个时候出趟远门不容易,大多数人一辈子能去个县城就很难得了。幸好孙昌家对这一路还算熟悉,孙家的两个小子仍旧由他带着,何家也放心他跟着老师兼未来岳父,何霄仍旧带着个贴身小厮跟着孙家同行。
孟家原打算让孟柏仍旧自己跟着孙家同行,可孟老太思来想去,孙昌家就一个人,自己的孩子都照顾不过来,哪里会用心照顾孟柏。到底怕孟柏在外面受了委屈,因着吃住不称心耽误了应试,就让家里最“见过世面”的孟老三带着孟柏,一路上专门照顾他。
孙家就只孙昌家去,也没一人安排一个长辈照料。
赵氏在这个家里早就没说话的份儿了,自己是有一颗心,到底没敢说出来。
于是赵氏这两天便忙前忙后地给孙明书收拾行李和考篮,这些本来都是有旧例的,可赵氏想着就连孟柏都有专人照顾,就孙明书只能靠自己照顾自己,恨不得把二房的家底都给孙明书装上。
只是二房本来也没什么家底,连今年的零花钱都已经给赵家拿去娶媳妇了。
赵氏日日在大李氏面前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
终究是一片慈母之心,大李氏做主买了十斤猪肉,赵氏和小李氏一起在家烤猪肉脯给两兄弟进考场了吃。
“烤猪肉脯最要耐心了,又要看着火的大小,又要不停地翻面。”孙明琴仍旧躺在自己的躺椅上,一边嗑着南瓜籽,一边跟旁边调制猪肉脯味道的小李氏闲聊。
“可不是,幸好天气还没热起来,在火跟前站一天还能忍受得住。”小李氏不是特别计较的人,最近多做了不少家务活也没摆过脸色,每天仍旧笑眯眯地干活说笑。
况且就算小李氏和赵氏有龃龉,小李氏也不可能算到孙明书一个小辈头上。孙明书又是端方知礼的孩子,家里的长辈就算是不喜欢赵氏,对孙明书也是真心疼爱的。
对于孙明诗,小李氏就更喜欢了,小嘴甜得跟抹了蜜似的。小李氏掌勺以来,就孙明诗每天的彩虹屁最多。
所以废些心力给两个小的准备吃食,小李氏没有一丁点不愉快。看着现在烤的干瘪瘪的猪肉脯还建议道:“烤这个得像上次一样,在表面再刷上一层薄薄的蜂蜜,不仅色泽更加好看,吃起来口味也更丰富些。”
去年冬天孙家已经做过一次猪肉脯了,赵氏和小李氏都有经验,一致认为还是得有蜂蜜更好。
附近没有专门养蜂的,所以蜂蜜是个稀罕物,上次孟梅拿过来的都做成川贝枇杷膏了,家里现在是一点也找不到,还是在旁边编背篼的孙昌山听见说没蜂蜜了,提议道:“孟大哥家好像时常拿蜂蜜出来换东西,我去问问他家还有现成的没。”说完放下正在编的竹片,就往外走。
大李氏见着,忙上前拉住孙昌山,往他手里塞了十个铜板:“你就换十个钱的就好,别换多了,家里小孩子多,甜的买多了留不住。”
孙昌山自是一一答应了,出去没一会儿就换了一罐子蜂蜜回来。
大李氏瞧着份量差不多,就提溜着拿到灶房,交给了赵氏,让她烤猪肉脯的时候用。
赵氏和小李氏两人今日不仅要将所有猪肉脯烤完,还要炒两人考场上几日吃的米,都是废膀子的力气活。大李氏也就让两人别管午食和夕食了,今日刚好重温一下大李氏的手艺。
大李氏也好久没有下过厨了,也懒得麻烦,就用土豆和豆角烧了一大锅的红烧肉,再另外做了个拿手的糖醋小排。
夕食更是便宜,就用鸡蛋、火腿和蔬菜碎炒了一大锅炒饭,另外一人配了一碗稠稠的米汤。
炒饭简单好做,又没人不爱吃的,孙家一大家子个个吃了个肚圆,纷纷夸赞大李氏的好手艺。
特别是孙明义,还窝到大李氏的怀里,黏黏地问明日还能吃到奶奶煮的好吃的饭饭吗。
大李氏虽干了活,但是听了夸,心里也美滋滋的。
一时间孙家院子里都是说笑声,倒是把明日出的离愁别绪冲淡了些。
考前孙家其他人都尽量不提科举相关的事,就怕孙明诗和孙明书压力大,影响挥。
大家说说笑笑一阵,大李氏又拿了五十两银子给孙昌家用作花费,别的没说,只说把两个小的平平安安地带去,平平安安地带回来。
要说以前孙昌家每次下场都是自己去自己回,哪里有长辈带着,最多也就是跟着师兄弟一起。相较来说,孙明诗和孙明书还是幸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