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午食也准备好了,小李氏边端菜出来边吆喝大家上桌:“今日做了不少好菜,正好给两位读书人庆祝庆祝。”
陈氏见小李氏一个人忙前忙后的,便去帮着收拾桌子。
大李氏也是见过孙昌家中秀才的人,高兴了一会儿劲头也就过去了,见着今日都是些蒸菜,自己又去灶房调了两碗蘸水出来。
大家都按着平日的座次坐定,孙长给家里的男人都倒了一小杯酒,女人和小孩就捧着一杯茶水。
孙长先是将第一杯酒祭了天地祖宗,才开口说道。
“今日县试放榜,咱们家两位读书人都中了,对咱们家来说是双喜临门。明诗、明诗你们俩也算是真正走上科举这条路了。希望你们以后戒骄戒躁,更进一步。”孙长举起酒杯点了孙明诗和孙明书的名儿,“人生的路长,你们年纪相仿,以后遇到困难要相互扶持,一同成长。”
第二杯是孙长和孙明诗、孙明书一起喝的。
第三杯孙长示意所有人都举起杯子来:“咱们家家学渊源便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以后无论如何都得记得,一笔写不出两个孙字来。咱们不比人家大家大族的,每向前一步都不容易,故而更要走稳走实。”
大家都站起来共饮了这一杯。
饭后孙昌家又拉着孙明书和孙明诗说了半天,不外乎是两旬后府试的事情。
原本孙明诗没想着能中,这几天在家里玩得不亦乐乎,没想到竟然中了。剩下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孙昌家定然是要盯着他的功课的。
孙明诗冲着孙明琴做了个苦哈哈的表情,孙明琴看着乐呵,心里到底是开心的。原本以为这小子不学无术,一天只知道憨玩,结果还挺有应试的运气,竟然擦线过了。
辛苦几日,说不定府试也瞎猫碰上死耗子呢。
孙昌家却没有孙明琴那么乐观,对于孙明诗的学业他心中是有数的,虽然孙明诗平日里嘻嘻哈哈,但在读书上也是用了心的,并没有平时表现得一样只知道憨玩。
孙明诗是他一手教养大的,底子还是很好的,过个县试并不出奇。
但要是过府试,就有些难了。
不过这科的主考官,孙昌家是研究过的,孙明诗这小子文风奇巧,说不定能入他的眼!
这几日孙昌家便抓着孙明诗突击,孙明诗也难得正经,不叫苦不叫累,每日窝在书房里学习。除了三餐,都见不着他的人。
孙昌家又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孙明书、何霄、孟柏分别提点了几句,剩下的就是各人的造化了。
家里有两位应试的,孙家这几日可是安静得不行,连赵氏都不咋咋呼呼了,孙明琴也不好意思再找孙明诗说给齐怀远送蛋的事儿。
干脆自己又腌制了一些放着,现在好了的就先让家里人尝尝鲜,这几天又用这两样给大家弄几个新菜色。
皮蛋其实孙明琴吃得不多,最出名的菜色就是擂椒皮蛋,卖相不好却很下饭。
作为配菜,皮蛋倒是有不少有意思的菜色,比如加进肉馅里来蒸圆子、包馄饨的。用皮蛋和瘦肉为主料的瓦罐汤也是一地名吃。皮蛋加瘦肉一起煮的皮蛋瘦肉粥,还有皮蛋黄瓜汤味道也很不错。
今日有大李氏专门赶集去买的两副猪脑,要炖汤给孙明诗和孙明书补脑子的。所以就不用再皮蛋炖汤了,就蒸一盘皮蛋肉圆,再用咸蛋黄炒一盘玉米粒,剩下的蛋清咸了些,但也不能浪费,用来炒点瓜菜也算是个小荤。
半上午赵氏才提着篮子从外面晃悠悠地回来,这几日赵氏可算是出尽了风头,在她的宣传下全村都知道了孙明书不仅过了县试,名次还是村里排最前面的。
连孙明棋都重新收获了赵家妹妹们这一群拥趸,虽然她上次回赵家就看清了这些人的真面目,但是被人吹捧的感觉倒是不怎么能戒掉的。
赵氏将篮子放进灶房,抬眼瞧着备的几样菜,拿腔拿调地嫌弃道:“就给读书人吃这些?都是放久了的蛋,吃了拉肚子怎么得了?”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赵氏已经当上官夫人了呢。现在连鸡蛋都只吃新鲜的了,脆弱的肠胃只能吃些好东西。
因为之前李采荷的事,小李氏都不太搭理赵氏了,孙明书再有本事,她又不靠孙明书过活,捧谁的臭脚也不去捧赵氏的。
况且童生都还不是呢,就过了个县试,“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已经诰命加身了。”小李氏撇撇嘴,小声嘀咕道。
赵氏也不是知道尴尬的人,自己去鸡圈里摸了两个蛋,打散加水炖上了,自顾自地道:“读书费脑子,不吃点好东西怎么行。”
蛋炖好了当然只有孙明书的,赵氏自己捧着送到孙明书房里去了。
小李氏在屋檐下坐着,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推推旁边给孙明玉缝衣裳的陈氏道:“大嫂怎么都不给明诗开点小灶?”
陈氏轻笑一声,抬头撇了一眼赵氏捧碗的背影,手上的动作不停:“一碗炖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