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侍奉的人都清干净了,楚国公行礼拜见,太后缓缓睁开眼睛,见到他衣衫褴褛的破落样,波澜不惊,淡声开口:“你来找我,是赵王的意思,还是义阳王的意思?”
赵王远在封地,安安分分,楚国公当然说:“回大奶奶的话,是父亲的意思,消息还没传到封地上呢。”
太后明了,又合上双眼,沉默半晌才道:“你回去吧,当初我没能救下我的丈夫和孙子,如今我也救不了你们。”
楚国公道:“大奶奶,您是圣上的母亲,只要您回长安发话,圣上怎能不孝,违逆母亲?”
太后叹了口气,“你回去和赵王商议过后再来找我吧。”
楚国公实在说不动太后,无奈离开,梦姑送走楚国公,回来对太后说:“听闻圣上又发了旨意,允准女子科举,为宗室承爵设考,恐是义阳王殿下不满,这才差遣国公过来请您。”
太后拨动佛珠,“娘子军,科举,怎么会……梦姑,你有没有觉得这不像徐汇英,皇帝换人了?”
梦姑失笑道:“太女离都,太孙也还是个娃娃,没有继位,满朝堂文武百官那么多双眼睛盯着,谁能有这般厉害,瞒天过海的本事,娘娘多虑了。”
太后摇头说:“不对,这不是她,徐汇英做了皇帝就逐渐疯魔,看谁都想谋夺她的皇位,怎么突然转了性!”
梦姑被她说得勾起疑心,“那娘娘是打算回宫吗?”
“罢了,管她做什么,惹人心烦。”太后摆摆手,侧过身去。
梦姑偷笑,太后还是关心圣上的,只可惜当年闹得太难看……想到这里,梦姑嘴角的笑意渐淡。
赵王特地给义阳王写信,命他谨遵圣意,不得违抗,并安抚其他宗室王侯,他的声誉更好了,人人称颂。
整日无所事事的宗室被逼无奈拾起书,开始读书,不想因为自己成绩太差,最终承袭不了父亲的爵位,致使爵位被收回。
有儿子功课实在不行的王公,急得焦头烂额,现在再生已经来不及,于是把主意打到女儿头上,上书请求允许女儿亦参加承爵考试,日后招婿不外嫁,这样荣誉、封邑都能保住了。
实打实的利益在眼前,宗室里不少王公女儿更为优秀,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并且与皇帝不怎么亲近的冷落宗室要给儿女请封,如果皇帝对他们有意见,或是太忙忘记,爵位一样到不了手里。
现在有了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其实对他们是有利的,纷纷支持允准宗室女参试。
遇到反对的,就拿科举新规说事,今朝普通女子都能科举了,为什么还同旧朝一样,限制优秀的宗室女施展才华?你反对,肯定是前朝余孽,见不得今朝好!
最后再搬出重量级的女帝,姑母做皇帝,而她的侄女却连父母的爵位和封邑都无法承袭,这是什么道理,是不是对圣上有意见!
反对的人吓得脸色煞白,连连上书表忠心。
徐景乐见其成,同意了宗室的请求,让宗室女也跟着不分昼夜地读书,认真学习。
各地宗室女日日都要上学做功课,看到其他女子出门踏青放风筝,心理失衡,见不得她们没有压力,故意蔑视不通文墨的人,还忽悠好友,痛心疾首地说:“考试是最能证明自己能力的法子,科举如同宝珠一般,大家竟然忽视它。”
“此言何解?”
宗室女给好友分析:“女工贤名的判定飘忽不定,没有准头,并且只流传于深闺后院,知晓的人太少,议亲的人家来来回回也就那么些。倘若参加科举,不仅规制严明,不容弄虚作假,水平如何,一试便知。而且要是考到圣上面前,可不得了,声名远扬倒成其次,或可简在帝心,改换门庭,成为一族的荣耀啊!”
好友被她说服,赶快回去把道理说给父母亲友听。
尊贵如王侯之女尚且要头悬梁锥刺股,普通人家更不敢放松,开族塾,送女儿去上学,不然出门交游都搭不上话。
也有人从宗室女可承爵里注意到变化趋势,想要抓住先机,令女儿备考科举,就算考不上,拿年纪小做借口,笑笑就过去了,一旦考上,全家甚至全族都会受益,稳赚不赔的买卖。
一时间,女子读书的风气席卷各地,成为时尚。
游会上贵女们不再谈论首饰衣裳,口中全换成诗词歌赋,长宁县主惊叹道:“这变化未免太快……”
柳嘉仪笑道:“迎合圣意,自然快了。况且王侯贵女们一心扎进书堆里,要跟她们讲话,肚里没点墨水不成,要闹笑话的,会被鄙夷家里是不是落魄了,寒酸到拿不出钱让女儿读书,不入流。”
只有贫苦人家才目光短浅,舍不得送孩子念书,如今读书成为一种抬身价的手段,即便是商户女,若能吟诵出几句诗赋名篇,也能和县主一起谈笑。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