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病好了。
张机说的没错,就是风寒。
吃的药也没错,烧两天,就退烧了。
然后吃了些米粥、肉糜等调养,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托孤大臣自然不用去宣,刘裕小娃也不用冒着颠簸长途赶路。
但随驾众臣显然都吓坏了,纷纷跪地苦谏,请刘备不要再继续前进。
礼部尚书应劭提出:“平益州如扫落叶,何须陛下亲至?陛下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不宜行动。不如就在夷陵设立中军大营,坐镇指挥,另派大将征讨益州?”
司徒刘表、吏部尚书王朗等均出言支持应劭。
虽然刘备患个风寒感冒只是偶然事件,短期内大概率也不会再得,但众臣认为他对大汉、对天下实在太过重要,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刘备从来都不是个头铁的人。
那些关系重大之事,他会一意孤行,坚持己见,比如盯着曹操打,直到将他消灭。
征讨益州,御驾亲征自然有好处,但不是必须。既然群臣强烈反对,刘备也便从谏如流,同意止步。
夷陵(今宜昌市)以西乃是大巴山、巫山山区,以东则是海拔极低的云梦泽。
自春秋战国时期,云梦泽就是“平原-湖沼”地貌,与长江以南的洞庭湖大为不同。所以原时空十年后曹操败于赤壁,才能“引军从华容道步归”,只不过道路泥泞难行而已。
江陵至岳阳这段长江,又被称为荆江,“荆江九曲”,与汉水一起,逐渐冲积,加以人类活动,将云梦泽变成后世的江汉平原,最后在清朝时成为重要粮仓——“湖广熟、天下足”。
夷陵“雄当蜀道,巍镇荆门”,正如6逊所言其乃是“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原时空刘备出川伐吴,战就是争夺夷陵。这一仗刘备并不是向后人以为的那样一意孤行,而是不得不打。
孙权袭杀关羽后,并非见好就收,而是“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还以刘璋“为益州牧,驻秭归”,这都是为灭蜀做准备。
刘备若不动,孙权也会打上门。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将战火燃烧到敌人境内。历史上只记载诸葛亮、赵云等人反对出兵,没有写那些赞同出兵的将领。
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没有退回成都,而是驻兵鱼复,不再后退,决心为蜀国守住东大门,与吴国死磕到底,加上魏国也不想看到吴灭蜀,出兵淮南,孙权企图落空,才会“甚惧,遣使求和”。
夷陵扼守荆益之间,地理位置重要。听了众臣谏阻后,刘备便暂驻此城,下令组建征西军团,以鲁肃为征西大都督,荀攸、蔡瑁为参军,文聘、太史慈为副都督,向益州进。
此前荆益交兵,文聘、蔡瑁夺得巴郡之鱼复、朐忍,如今二城还在荆州掌握之中。
鲁肃前进至临江。此城曾被文聘、蔡瑁攻下,这次进攻,轻车熟路,数日即克城。
鲁肃对平都、枳县置之不理,直扑江州(今重庆市)城下。江州乃是巴郡治所,沿江重镇。
巴郡太守赵莋(zuo)登上城头,对鲁肃喊话道:“贵我双方乃兄弟之国,一向无有仇怨,为何无故来犯?”
鲁肃答道:“普天之下,皆是汉土,何来兄弟之国?汝主若肯去尊号,稽归降,还可保全身家性命,否则授伏诛,为时不远。君何不及早归降,以全城中无辜百姓?”
赵莋道:“我主乃前汉鲁恭王之后,鲁恭王与贵主之祖中山靖王皆为景帝之子,如何不是兄弟?君若顾念百姓,为何不主动退去?”
鲁肃道:“天数已定,九州已平,巴蜀焉能独存?形势如此,君顽抗何益?”
赵莋不答,传令军士用心守城,同时再次向成都派出使者,询问朝廷该如何应对炎汉攻势。
对赵莋而言,食人之禄,忠人之事,若闻风投降,过不了心里这道坎。然而守兵士气不高,人心不定,就算是竭尽全力,恐怕也守不了太久。还是希望朝廷早点拿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