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悠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陶教授对她多好,不仅带她改了姓,还给她找工作,手把手教她练字,她竟然不知道感恩,故意算计陶南风。”
“陶悠还想找我当她的入党介绍人呢,真是晦气!”
“入党?想都不要想!陶悠能进图书馆工作那都是陶教授的面子,现在看清楚了她的真面目,我恨不得把她赶出学校。”
“故意摔断手逃避上山下乡?回头我们就组织党委会,好好讨论一下这件事。这么恶劣的行为如果不在档案上记下一,真当组织是形同虚设!”
这一晚,在这栋教授楼里,冯春娥与陶悠被淹没在群众的讨伐之中。
悔不当初!
怎么就猪油蒙了心非要算计陶南风呢?陶悠上山下乡去荆县当知青不辛苦,每年都能探亲回来。到时候陶守信与陶南风都领陶悠的情,一家人和和气气多好!
冯春娥也是苦日子出身,做饭洗衣对她来说并不艰难,就对陶南风好一点点,少说几句戳心窝子的话,哄着骗着把她嫁出去不就安生了?干嘛要看她不顺眼,总嫌她在家里碍事呢?
现在里外不是人,陶守信憎恨、群众反感、美满的生活眼看着要划上句号,冯春娥和陶悠心慌意乱。
现在冯春娥不敢再有多余的想法,只要不办离婚手续,什么都可以答应。第二天她乖乖地拖着行李,和陶悠一起搬到单身宿舍。
陶悠诚恳认错,写了万字检讨,可等来的还是图书馆党委书记的严厉批评。入党是彻底没戏了,工作能不能保住还得等寒假结束之后党委会的决议。
冯春娥和陶悠现在走出去后背总有人指指点点,居住条件、工资收入急剧下降,这样的结果,冯春娥与陶悠万万没有想到。
陶南风跟着父亲单独生活,虽然没有人做饭、收拾屋子,但胜在安静自在。
简单舒适的卧室、种满花草的小院子、洒满冬日阳光的大书房,父女俩在书房一起看书、讨论专业问题,往食堂吃饭、到附近闲逛,陶南风觉得这才是自己想要的“家”,日子过得逍遥愉快。
1975年的除夕,在一片鞭炮声中热热闹闹地到达。
陶南风与陶守信都不擅厨艺,平时吃食堂。除夕夜学校食堂歇了业,幸好有老友送来几个热菜,再加上提前买好的卤菜、一碟花生米,也算有了年夜饭的模样。
陶守信从书柜里拿出一瓶红酒、三个高脚玻璃杯,将一直珍藏的一家三口合影摆在饭桌上,对着照片里笑靥如花的徐喜琴,陶守信轻声道:“喜琴,我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一起过年了。”
徐喜琴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地主家庭出身,在这个年代成分不好。陶守信被领导勒令与徐喜琴划清界限,不得不将这份思念藏起来。
陶南风心中温暖,将一杯红酒放在照片之前。六个菜、三杯酒、一张照片,陶南风与父亲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
陶南风夜里做了一个梦。
梦中还是那个白茫茫的世界,金光闪闪的大书就在眼前,耳边有一个温柔的女声响起:“邪祟散,日月明。此心如皎月,绝处可逢生。”
纸张无风自动,翻过一页便消失一页,直到最后的封面。眼看着《七零之我是主角》那几个大字陡然消失,整本世界突然显露出原本的模样。
青山绿水、房屋道路……平凡世界。
阳光洒下,温暖渐生。
陶南风从梦中醒来,拿起胸前挂着的玉扣,眼中有泪花闪动。梦中那个声音,是母亲。
那本书已经消失,这说明自己和父亲的命运已经得到改变。过往如云烟,未来的一切,将由自己双手创造。
高高兴兴过完年,陶南风即将返回农场。虽然舍不得父亲一个人在江城,但不得不面对分离。
正月初十,寒风凛冽。
一大早开门,迎面就是一阵冷风,陶南风缩了缩脖子。
陶守信帮她套上厚实的红围巾,细细嘱咐着:“到了那边要好好爱护自己,每周记得给我写信。我帮你们做的农场规划如果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反馈。另外,有两件事一定要记住。
第一件,环境保护。秀峰山风景秀美,水质清甜、植被丰富,这是大自然给你们的礼物,要好好保护。磷矿开采虽然能够给农场带来效益,但资源开采要有节制,每年开挖多少、投入多少人力物力都要提前做好谋划,千万不要以破坏当地环境为代价。
第二件,教育先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农场有了钱第一件事就是搞好教育。农场不仅要有小学、初中、高中,未来还应进行职业培训,人才是展的核心要素呢。”
这一番话理念前、人深省,陶南风听得连连点头。
陶悠最近心烦意乱,一大早到教授楼这边转悠。听到陶守信在说话,陶悠慢吞吞吐走过来,往墙根啐了一口唾沫,嘴里冷笑着:“呸呸呸!送瘟神。一回来就撺掇着爸妈离婚,真是个好女儿!”
陶悠现在入党受挫、工作挨批、名声一落千丈,破罐子破摔,也懒得再装乖巧,骨子里那点尖酸刻薄便再也遮掩不住。
陶南风眼眸一冷。
陶守信看着这个喊了自己八年“爸爸”的陶悠,眼中满是失望,长叹一声。
陶守信的眼神刺激了陶悠:“爸,我那么努力地讨好你,一心想成为你为之骄傲的女儿,为什么陶南风一回来你就不要我了?难道血缘亲情就这么重要吗?”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1t;)
&1t;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