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跟何络罗国宣战之后,周围的几个国家没敢趁火打劫的。许是被沐王爷的大兵压境跟安国公的雄师百万吓到了,想起了当年刘老将军一战灭了东蛮的威风,谁都不敢来触这个虎须。
北蛮先后派了几波使臣,只要开互市,就愿意签下万年友好的国书。
西蛮更是让两个王子来,直说王子正妻都娶大祐皇亲,将来的国君便是血亲,既是一家人,便永不开战。
大祐跟何络罗国的战事持续了三年,终于打到了何络罗国的王庭。老皇帝下台,顾石扶了一个五岁的小皇子上台,对着小皇子宣了旨。封小皇子为何络公,待到年满十五便要去永安京定居。从此不再有何络罗国,只有何络州。
这回顾石又上了个告老折子,开隆帝竟然准了。不止准了,还允许他带了三百亲兵跟一整套亲王的仪仗代上游历。
代上游历,始于顾石。意思就是代替圣上游历这大祐的万里河山。顾石一路走,一路写写画画,写当地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也有一些稀罕菜肴的做法,还给皇上一车车地送土仪特产。历时九年,绘制了一副完整的大祐版图。史称“开隆堪舆图”,开隆帝见之如狂,亲自将其悬挂于乾元殿龙椅背后。
又过了两年,开隆帝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渐渐地连朝会都不怎么去。二皇子监国,于朝政上是越来越顺手了。年末,开隆帝强撑着上了回大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封二皇子为太子,安国公府长子顾锋为太子妃。说自己精神短,让钦天监就近找了个好日子,把册封礼与婚礼合着办了。赐居东宫。
太子长子赐名尹翛,次子尹脩,皇上亲自找了七位文武大臣,为两位皇孙开蒙。
正月十五,开隆帝办了宫宴,让百官带着自己家适龄的儿子过来,给两位皇孙挑选伴读。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皇长孙殿下如今已十三岁,威仪天成,风流儒雅。而各位臣工的公子们也是少年俊杰,人品贵重,文武全才。开隆帝看着那帮孩子们,恍然间似乎看到当初安韶华他们几个初次进宫的情景。
安韶华的长子安景和被开隆帝钦点为皇长孙伴读。
宫宴上有人说成年的皇子就不应该住在宫里,成年的儿子,成群的庶母,传出去总是不好听。
可开隆帝是铁了心给儿子铺路,说自己病了,下了旨意让郑皇后带着一众妃嫔去京郊的桃花庵祈福。
说来也巧,太后早在听说三皇子死讯之后就晕了过去,打那之后记性好一阵歹一阵,说话走路都不利索。等到二皇子被封了太子的消息传进宫,太后当下就栽了一跤,睁着眼却呼之不应,次日竟然叫不醒了。那之后连着一两个月昏昏沉沉,后事都悄悄备下了,哪知这帮妃嫔离宫祈福之后不久,太后竟然醒转了。
这一下子,妃嫔祈福的桃花庵一下子成了京中名胜。
恰逢春暖花开,当真是摩肩如云,人流如织。几位颇具才名的公子小姐有数篇诗画留下,用以纪念这一盛景。其中被称为灼华公子的安韶华做了一副画,画中一人舞剑落花之中,构图精妙,画工精湛,画中人仿若下一秒就要破空而出。
该画传世百余年,堪称国宝。
桃花庵,就是当初朝霞公主跟舞阳郡主——哦,现在应该叫“无尘师太”跟“静安师太”,两位师太坐镇于此。宫中贵人也在这附近祈福,桃花庵成了永安京贵妇们礼佛最爱的去处。
只是两位师太喜静,贵人们来了之后,在桃花庵后面又起了一个院子,建了七级浮屠,两位师太在塔中静修,一日两顿斋饭都是由比丘尼送上去,两位师太从不下来。慕名来敬香礼佛的香客们只能去前头的桃花庵,倒也两下里互不打扰。
那些贵女们去了桃花庵,求签,礼佛,诵经,祈福。再去桃花溪,唱歌,吟诗,会友,赏景。末了在悠闲居用饭,临走再带上一些桃花酿、桃花糕,再好不过。金玉看准时机,在悠闲居不远不近的地方又开了一家八仙楼,赚了个盆满钵满。
说起这金玉,就不得不说这两位世子成亲的奇事。
成婚之后那从前的景阳侯世子,如今的景阳侯家长子方贤博竟然收了心,压根没再出过纳妾的事儿,连出来应酬都少,整日里都窝在家中,不知做什么。开始人们都私底下笑话安侯世子金玉驭夫有道,把个花蝴蝶愣是□□成了吃素的兔子。
可谁知第三年正月金玉就生了个儿子,在永安京低调了多年的抚安侯竟然大宴宾客,洗三、满月、百岁、周岁都大操大办。舞龙、舞狮、鞭炮、杂耍,摆了流水席,鸡鸭鱼肉紧着上。不用随礼,只要说句吉祥话就好,永安京的平民百姓这才想起原来永安京还有这一号勋贵,呼朋引伴地没少去打牙祭。
金家办了,方家也不闲着。摆宴席,开堂会,跟金家比排场,似乎非要把这个小公子定成“方小公子”才罢休。
在家庙里清修的原景阳侯世子夫人亲自带着两个女儿来到景阳侯府正门前。当着宾朋的面往门口一跪,歪着脖子垂着头不哭不闹不说话,一排娘仨就跟庙里的仨塑像一样一动不动。这三尊大佛这可把登门道喜的众人尴尬够呛,没进去的,只能在门口站着。准备走的,那更是走不能走,留不能留。
平日里侯府正门总是冷清,只是今日不同,景阳侯家大公子喜得金孙大喜的日子,堂会就在不远处唱着,门前的马栓了一溜儿,流水席就在门前这一条街摆地满满的,平民百姓贩夫走卒甚至乞儿流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