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曹魏时期。
曹操死后曹丕继承魏王之位,逼汉献帝禅位,曹魏政权自此鸣锣开战。
在曹丕还没有篡汉自立为帝的那几个月里,陈群提出了“九品官人法”也就是著名的九品中正制,随后被曹丕采纳,世家逐渐控制了曹魏朝廷。】
秦朝。
“世卿世禄,”嬴政嗤笑,“人心不足,巴蛇吞象。”
“以法治国,唯才是举方为长久之计。”
根据秦律,在官位继承中,嫡长子通常享有优先继承权,但嬴政认为那人不堪大用,可拒绝任命。
将选官权利交予他人,等于让出了一国命脉,何等自毁根基的做法。
西汉。
博闻多能、惠而内德、聪明睿智,谓之献。
刘邦品了品,称赞道:“魏帝心性不错。”
王朝交替大势所趋,给末代君主定了一个上等谥号,已是仁至义尽。
东汉末。
陈群对天幕的话视若未闻,静静站在一旁等曹丕定夺。
当下官员贪污腐败、营私舞弊,世族子弟不学无术、身居高位,汉朝上下政令不通、执行不力。
桩桩件件都需要变革,科举制再好也不适合当下。
而且曹丕是个聪明人,九品官人法全面考察家世、能力、品行,无疑给了士族子弟优先做官的权力,士族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站在曹魏一侧。
至于日后,生死天命,肉身非我,何忧洪水滔天?
【二十九年后,年仅十八岁的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拜谒魏明帝曹叡的陵寝,曹爽及其亲信随同前往,司马懿在曹爽离开洛阳之后,于清晨动高平陵政变夺权。
这实质上是世家大族对曹魏皇族起的夺权行动,参与司马懿密谋的有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人。
司马懿控制洛阳之后,侍中许允、陈群之子尚书陈泰,还有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为其效力,劝说曹爽投降。】
秦朝。
嬴政推己及人,汉虽不少官职与秦制有所不同,但触类旁通。
司马懿能顺利夺得曹魏的江山,太尉蒋济绝对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手握兵权,参与进来就等于司马懿成功了一半。
此外还有司徒、太仆、侍中、校尉等位高权重者参与其中。
秦朝可没有手握重兵的太尉,那么支持胡亥顺利上位、肆意妄为的能是谁呢?
三国。
“仅二十九年。”曹操不知道该说什么。
篡汉另立,背负骂名,终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司马懿是小人,曹魏自身也存在不小的问题,才能轻而易举被人夺权。
这没什么好说的,反正今朝司马一族也不可能再登上高位了。
但是那些他虚心接纳、诚邀而至的群贤们帮助司马氏一族篡夺了曹魏的江山社稷,曹操觉得自己或许该沉思一下了。
陈群汗流浃背,伏地请罪。
曹操托腮静静看着他,半响开口道:“长文可还记得吾与卿徐州初见?”
“臣当然记得,丞相当年英姿勃,一朝入主徐州,不问门第唯才是举,”陈群连忙道,“臣也幸得丞相赏识,方才能有所作为。”
唯才是举?曹操轻笑:“是啊,唯才是举,最后没有一个恋旧之人。”
亲子劝降,不认为自己能置身事外的陈群不敢搭这话,只是将身子伏得更低。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吾皆来者不拒。”
陈平盗嫂受金,苏秦背信弃义,但陈平助刘季夺得天下,苏秦能使燕国强大。
乱世之中,想要寻得众多有德有才之人无异于痴人说梦。
想到这,曹操不认为自己有错,后世没守住家业的曹氏子孙都不反思他反思什么?
他颇为乏味,唤陈群起来:“长文鲠直清严,德才兼备,乃国相之才。吾怎可因未生之事责备于卿,不必紧张,且起来吧,听听后人怎么说。”
陈群跪谢起身,擦了把冷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天际。
曹操这是想要一并结算的意思,这天幕可别再提什么了。
北宋。
司马光正与邵雍对弈,闻南星所言起了兴致,开口问道。
“兄长认为晋比之秦如何?”
邵雍皱眉:“秦始盛于穆公,中于孝公,终于始皇。起于西夷,迁于岐山,徙于咸阳。兵渎宇内,血流天下,并吞四海,更革古今,虽不能比德三代,非晋可同年而语也。”
晋是个什么玩意,也配和秦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