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之一朝从太祖朱元璋到末帝朱由检,共计十六名帝王,每个人身上你都能挑出一大堆毛病。然除了明英宗朱祁镇再没一个软骨头,和赵宋皇帝偶尔出几个汉子,余下是一脉相承的怂包对比鲜明。”
大宋朝,如宋仁宗、宋哲宗、宋神宗等多少还有些羞耻心,宋哲宗、宋神宗虽评价不差,却以先祖和后人的软弱为耻。然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等昏君却是脸皮十丈厚,对于这样的对比,很有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意思。
天幕出现之初的那首朝代歌再结合历史,皇帝们都知道自家的天下没有千秋万代。老朱家的先代君主将大明的传承线捋了捋,十六位帝王,只要不是个个都如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那般短,想来也有两三百年的国祚。
这个时间不算多长,却也不算太短,且依着主播所言,老朱家的天下亡也忘的还算体面。因此先皇们暗恨子孙后代不争气的同时,也不至于失去理智。
大明朝的列位皇帝中,对天幕最喜爱的当属景泰皇帝朱祁钰了。
天幕出现时,恰好是朱祁钰临危受命登上皇位,那会儿的他战战兢兢。得到系统后,朱祁钰觉得自己天命所归,多了许多信心。待几次直播后,景泰朝的时间门线已到了大明度过亡国危机后。
朱祁钰知道了自己未来不太好的结局,但也因为天幕,让刚登基的朱祁钰的名望一举压过了朱祁镇。
天幕出现前,对于朱祁镇坚持亲征战败之事,百姓只晓得大明战败了,却少有人知道战败的内幕。即便知情之人又有哪个敢明确的说那是皇帝的罪过,多是将罪过推给皇帝宠幸的佞臣,说是奸宦蛊惑了君王。
可天幕却不在意皇帝颜面,佞臣骂,昏君同样骂,直言昏君才是主要责任人。知道了是谁导致这场祸事,因战败或亲人战死,或因战败损失增加赋税和徭役的百姓,愤怒也就有了去处。
对于朝廷的无能,百姓本就是一腔怒火,只是一贯以来的思想压迫着百姓不敢去追究君主的责任。可天幕的出现,却让百姓多了勇气。天幕之神奇,于对抗长久的封建思想不说一击既中,也有着极大的优势。
相较于让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朱祁镇,百姓尤其是刚经历了保卫战的京师百姓都更愿意拥戴如今的新君。天幕动辄鼓动百姓皇帝不行换一个,已经逐渐被百姓多认可。朝中一些朱祁镇的拥趸立场开始动摇,怕因效忠朱祁镇身败名裂。
另一边,也先虽然看不到天幕,但在北京保卫战后,就发现手上的朱祁镇成了一个烫手货。大明另立君主,不愿为朱祁镇低头。也先想要大明花钱将人赎回去,不拘钱多钱少,总不能让朱祁镇砸手里头。
朱祁钰怕朱祁镇回来危险到自己的地位,初时并不愿意。然为了国体,不管是朱祁镇的拥趸还是于谦等忠明大臣都主张将朱祁镇接回来。
原本朱祁钰会因顶不住臣子的压力选择妥协,可因天幕的揭秘,现在那些失去父亲、丈夫和儿子的百姓对朱祁镇充满了愤怒。朱祁钰有了拒绝的底气,以担心挑起民怨为由,拒绝为赎回朱祁镇花一文钱。
若是也先愿意将人送回来,朱祁钰倒是愿意派人去将人接回来。当然朱祁钰愿意将人接回来,也不是心软了。天幕都透漏朱祁镇回来后会复辟,朱祁钰岂能傻傻留着这个祸害。
朱祁钰敢同意接朱祁镇回来,是因为有了其他依仗。天幕曝朱祁镇时,太祖皇帝朱元璋和永乐大帝朱棣曾发弹幕,令朱祁钰杀了朱祁镇以绝后患。有了两位先祖的旨意,朱祁镇回来,朱祁钰直接将他杀了祭太庙,文武百官都无法反对,毕竟那可是先祖的旨意。
也先瞧着朱祁镇在手上成了滞销货,却因软禁朱祁镇,让大明觉得被羞辱,对他满怀恨意。为了平息大明的愤怒,同时也是想要挑起大明内斗,久等不到赎金,也先还是打算将朱祁镇送回去。
不提景泰朝的风流涌动,阿宋的直播还在继续。
“且说在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京师沦陷前夕,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放弃了弃都的提议,在城破之际,于煤山投缳自尽,为先祖朱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没有千年的王朝,听到大明灭亡,莫说大明的君主,便是其他朝代的君主也不胜唏嘘。尤其是一些王朝末年亡国亡的不太体面的君王,甚至觉着这大明如此落幕也不算太差。
“因为亡国之君,朱由检自认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遗言‘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注1,庙号思宗。”
“有言道:暴秦、强汉、盛唐、富(怂)宋、蛮元、刚明、奴清。暴秦之暴为秦法严苛;强汉之强是对外强势;雄隋之雄是兵强马壮;盛唐之盛是万国来朝、思想鼎盛。”
“富(怂)宋之富是经济繁荣文治巅峰、怂是赵宋君臣对外软弱无能;蛮元之蛮是蒙、色目、汉、南四级人等的蛮横统治;刚明之刚是刚强不屈;奴清之奴是对内视百姓如奴隶,对外屈膝颜卑,毫无君主风骨。”
“明思宗朱由检,你可以说他多疑,可以说他能力不足,然论气节,在一众末帝之中殊为难得,亦添了许多悲情。许是因少时经历,朱由检极为多疑。死前曾道‘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注1。’”
“然朱由检至死不知的是,明亡固然有吏治不明,朝中多奸佞的缘故,但大明也从来不缺少忠臣。讽刺的是背弃他的都是他最亲的人诸如朱家宗室藩王和外戚集团、文官集团为首的地主阶段,可同样也有许多普通官员、太监宫女甚至身份卑微之人忠于大明。”
“天子自缢煤山后,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吴麟征、左中允刘理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以及驸马都尉巩永固全家自杀注2。”
朱由检心下一动,令左右将这些人的名字抄录下来。
朱由检多疑,但多疑又未尝不是因他不善于识人。天幕指名以身相殉的大臣,还有什么比生死相随的臣子更令人放心。不论朱由检对他们信任能够持续多久,但有了天幕的背书,至少有一些他可以信任之人。
如此一来,或许有些百姓也可以得到救赎。
另一头大明末年的大顺朝,因天幕曝光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京师后会烧杀劫掠,城内军民在死亡的压力下众志成城,硬生生将现在本该进城的大顺军阻在了城外。
大顺军被阻后,又有朝廷的地方军队先来援救京师。李自成失了民心,后援补给出现问题,不得不暂时退兵,令大明朝廷得以苟延残喘与大顺并立。
“闯贼入城后,太监自杀者以百计,战死在千人之上。宫女自杀者三百余人,绅生生员等七百多家举家自杀注2。至于闯贼——李自成起义初为义军,在初,我愿称一声闯王。然他后来诸如屠城和攻陷京师后纵兵烧杀劫掠,与贼寇无异,当为贼也。”
已经称帝的李自成面色复杂,若非天幕,眼下他已经攻下京师。然若非天幕,或许他也已经如天幕所言因民心尽失而失却天下。
李自成决议退兵,除了粮草不继,也未成不是被天幕点醒,想要处理内部问题的缘故。可眼下军纪已然开始败坏,想要回到最初抱着解救百姓之愿的仁义之师又何其艰难!
“在这里我不由想到了明亡前后两个故事,其一是朱由检的老丈人国丈周奎。明亡前,朝廷国库空虚,崇祯令众臣捐献军资,以抵御闯军。原想让老丈人周奎带个头,奈何周奎家财万贯却是个铁公鸡。”
“周奎是个蠢货,女儿周皇后却是个聪慧贤德的女子。周皇后无法理解父兄的鼠目寸光,深知如今周家的富贵全赖皇帝,大明灭亡,难道周家还能保住百万家财?”
“周皇后私下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凑了五千两白银让父亲以自己的名义捐给朝廷,结果周奎扣了两千,捐了三千。然后藏起值钱的东西,穿着破衣服上朝装穷。大臣们有样学样都效仿国丈随便捐一点,然后各种哭穷。”
“明亡后,闯军勒索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周奎眼见妻子、儿子和儿子一个个被杀死都不肯拿出一两银子。直到全家被杀,李自成把他打了个半死,终于拿出了家底买命,竟有两三百万之多。”
“当初与周奎一起装穷的那些王公大臣,也是个个富裕的很。闯军洗劫京师王公大臣后大赚特赚。尝到了甜头,又将目光转向了普通富户,最后连穷苦百姓手上的三瓜两枣都不肯放过。”
宋钦宗、宋徽宗时的汴京百姓此刻心情颇为复杂,同样是家破人亡的乱世,同样是要遭遇城破后被劫掠的命运,可他们竟然有些羡慕大明的京师百姓。至少大明的皇帝不曾出卖百姓,甚至试图自己拉走仇恨值,哪怕是徒劳。
哪像自家的皇帝,全无气节,还帮着金人搜索劫掠自己的百姓。越想越生气,越想越觉的主播说的有道理,这种昏君就该换掉。
“你说这些人贱不贱呢!若说其他王公大臣是打着换个皇帝还能继续为臣子的心思,这周奎身为国丈竟然一毛不拔到这种程度,也是愚蠢到了极点。啧~这吝啬劲,葛朗台都要甘拜下风!”
京师之中不说那被指名道姓的周奎,其他有钱的王公大臣也不免自觉代号入座起来。
周奎的妻子、儿子和儿媳对周奎也有了意见。感情在家主眼中,只有他一个人的命是命啊?此刻的周家人并没有反省,自己与周奎一样舍不得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