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不是那等运筹帷幄、老谋深算之辈,你只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生活在家人羽翼庇佑下的公主殿下,万莫太过苛责自己。
而且雪儿的执着也并非全然没有收获,是你,让我皇室子弟从今日起便不再受诅咒折磨;是你,给了那些家人莫名失踪的百姓一个交代;是你,为燕南百姓解决了时闻风这个隐患。
雪儿,花戎不会怪你,你的那些探子也不会怪你,而皇兄更加不会,所以雪儿不必、自责。”
林鹤延终于支撑不住地闭上了眼睛,手也无力垂落下来。
林照雪瞳孔一缩,耳畔炸响了尖锐的爆鸣,强烈的情绪波动冲击得她的大脑彻底停摆,视线也失了焦。
刹那间,只觉万籁俱寂。
她怔忡了好半晌,才僵硬轻轻晃了晃怀中的林鹤延:“皇兄?”
人断气后,生死簿便立即有了反应,上面那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正一下下闪着光,提醒当值的阴差应该走下一步流程了。
生死簿?阴差?对!
林照雪猛然回神,破涕为笑。
她怎么忘了,她是阴差啊!她还能见到林鹤延,她还有弥补过错的机会!
皇室血脉不能在生前积攒功德,所以就算死了,也要在地府中待上很长一段时间,她可以慢慢地为今日自己错误的决定而道歉。
是以,待楼怀川在丧钟声中,匆匆忙忙赶到皇宫之时,已全然不见林照雪的身影。
收尾
◎
帝王猝然遇刺驾崩,桌上还摆着陛下亲笔的罪己诏。
……◎
帝王猝然遇刺驾崩,桌上还摆着陛下亲笔的罪己诏。
宫里被打个措手不及,顷刻便乱了套,所以当楼怀川这个差点成为长公主驸马以及陛下眼前多年的红人出现时,众人想终于找到主心骨一般殷切地围了上去。
而楼怀川在确认林照雪无事且时闻风当真死得不能再死了之后,也乖乖听从了长公主的命令,留在宫内主持大局。
行至半途,同样听到丧钟的曹慎和于凌心下皆是一惊,二人当即决定分头行动,曹慎扭头带着传位圣旨回宫,于凌则快马加鞭顺着曹慎所指的道路赶往琼华山庭接太子和皇后。
短短几日,太子登基,皇权更替,燕南内外暗潮涌动,祸乱频发。
特别是新皇力排众议,执意将罪己诏公之于众后,燕南各地更是群雄四起,打着“皇室不仁,天怒人怨”的旗号,想要推翻林氏王朝,一步登天。
当然楼怀川等人也不会毫无准备。
在林鹤延遇刺当天,便立刻将刺杀的消息给压了下来,对外只说林鹤延是自太师一事后幡然醒悟,思及皇室因一己私利殃及百姓众多,一时间羞愧不已,先皇思虑良久,实在不忍百姓再皇室蒙蔽,故而写下罪己诏,以死谢罪。
除此之外,新皇下了死命,限金羽卫于三日内找到所有失踪人口的尸身,此后通知其家人前来认领,凡是确认了家属身份的百姓,皆可获得朝廷额外的补偿,以及一副尚好的棺材,且由朝廷派人将尸体护送回故土。
无论皇室是否真的心怀歉意,但这一举措的确很好地安抚了受害者的家属,至少看在亲人尸首的面子上,也不能与朝廷闹僵。
而其他的百姓在经历了多年动乱,好不容易过了几年安生日子后,也实在不愿燕南再生事端,故而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专注过好自己眼前的日子,大不了以后去朝廷新修建起来的神女庙多上几炷香,乞求神女的原谅。
所以燕南境内起义造反的势力中,其实没几个是真正因此事受到牵连,想要向皇室报仇的,那些人为谋反策划已久,如今得此良机,怎能不趁势而为?
只不过领命前去挖尸首的于凌真正看到那足足一千九百三十二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的尸体依次摆在眼前时,还是颇觉震撼,不禁扼腕叹息,暗骂着时闻风畜生。
遗憾的是,在暗杀林照雪的计划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蒙面人陆夜在于凌派人前往山宅前,便逃得不知所踪。
那几个月里,外要抵御外敌,内要镇压起义,燕南国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瘪了下去,受命于先帝的几个辅政大臣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好在林鹤延为这一天的到来做足了准备,提早为太子登基铺好了路。
燕南在他代表皇室迷途知返后,也得到了上天庇佑,一场差点儿改朝换代的风波日渐平息了下来,甚至还拔除了不少隐患。
太子的登基大典上,林照雪站在白玉阶下,望着那一夜之间便成熟起来的侄子面容肃穆,步步登上高位,心下顿时感慨万分。
“他会是个好皇帝吗?”她失神地问。
“会的。”跟着众臣跪拜,高呼万岁后起身的楼怀川回道。
林照雪眼帘微垂,似是想说些什么,最后又咽了回去,她朝他清浅一笑:“地府还有些事没处理完,我便先下去了,阎王大人恩准我卸任阴差后,再在阳间待个几日,届时我自去楼府见你。”
楼怀川闻言,眸光不由得暗了一瞬,但很快便化作了星星点点的期待:“好,记得早些回来,我给阿照准备了惊喜。”
“是吗?那我会尽快的。”林照雪挑眉,装作没发现他的异样,她正掐诀,手突然一顿,想起一事来:“哦对了,你母亲的事我没资格过多置喙,你要如何选择,也全凭你的心意,不必顾忌我。”
说罢,林照雪便消失在了原地。
“楼大人?楼大人?”身旁的同僚垂着头,用手肘捅了捅他,“陛下封您为摄政王,还不快领旨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