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听了他这话,擦了擦眼泪,有些惊喜的抬头问他:“二哥哥,说的可是真的?”
贾琰笑了笑,拿起帕子为黛玉轻柔地擦了擦眼角的泪痕说:“我何时骗过妹妹,妹妹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黛玉听了也不再伤心,只是有些担心地问:“此事会不会让二哥太为难,更何况外祖母也不会同意的,二哥千万不能为了我,惹的家里不高兴。”
贾琰知道黛玉的担心,安慰道:“妹妹尽管放心罢,祖母那里我自有办法,妹妹到时就等着与林姑父见面就行了。”
黛玉得了保证才算安心,虽说她想念父亲但也不想二哥为了她受到家中责备。
贾琰看她心情好了许多,又笑着将手中的盒子递给黛玉说:“妹妹瞧瞧可喜欢,我在金陵特意为妹妹买的。”
黛玉接过,将盒子打开,见里面并排有四五个白免瓷人,每个瓷人的动作都有不同,有玉兔捞月的动作,有玉兔抱萝的,还有并排两个拥抱在一起的,虽说做工不是十分精致,但也别有一番趣味。
黛玉摸着里面的玉兔怀念地说道:“二哥哥有心了。”
贾琰看她喜欢说:“我在金陵时,恰逢那儿办灯会,十分热闹,便顺道去逛了逛,在灯会上看到了这个,就觉得妹妹会喜欢,特意将每种样式都买了些,凑成一套给妹妹,妹妹喜欢就好。”
又说道:“不知妹妹以前逛过灯会没有,等到有机会,我带着妹妹一起去逛灯会,看灯展。”
黛玉摸着盒中的玉兔回道:“幼时,母亲在时,父亲曾带着我和母亲去过一次,只依稀记得当时人很多,其它的倒是记不清了。”
又看着盒子中的玉兔说:“当时父亲在灯会上也为我买了一只这样的兔子,只是没过多久便被我不小心摔坏了,我还为此伤心了好一阵,父亲见我伤心,还说等到下次灯会时,再为我买个一模一样的,只是最终也没来的及买……”说着黛玉的声音低落了下来。
贾琰见勾起了黛玉的伤心事,心里暗骂自己该打,笑着劝道:“这有什么,下次我带着妹妹一同去逛灯会,妹妹见到喜欢的,我都买来送给妹妹,到时妹妹摔坏一个,我就给妹妹再买一双,摔坏一双我给妹妹买两双……”
黛玉听了他的话,捂着帕子笑出了声说:“哪有你这样的,我又不是小孩子,怎么还会再将东西摔坏,要照你这样的说法,岂不是要将摊位上的东西全买来了。”
贾琰看着她的笑颜说:“只要妹妹高兴,全部买来又算什么。”
黛玉看他看自己时,认真的眼神,略微有些羞涩,红了脸扭过头说:“你惯会混说,我不与你说了。”
贾琰自知理亏,上前对黛玉讨好地笑了笑了,说:“我知道错了,不该与妹妹乱开玩笑,妹妹别不理我。”
见黛玉不理他,想了想又说道:“我走了那么久,难道妹妹不想知道我在金陵的事,我在金陵可是时刻挂念妹妹,妹妹如今不理我,我可是要伤心了。”
黛玉这才扭过头问他:“你在金陵有什么事。”
贾琰见这招有效,也不拖沓,叹息一声说道:“嘿,别说了,妹妹是不知道,当时我得了小三元后,金陵的学子们都称呼我什么。”
黛玉问他:“称呼你什么。”
贾琰回说:“三元兄。”
黛玉跟着重复了一句“三元兄”,说着说着就用帕子捂着嘴扑嗤一声笑出声来。
贾琰看她笑的开心,心中对这个称呼也十分无奈,此时对黛玉说道:“妹妹快别笑话我了。”
黛玉这才收敛了笑意说:“这不是挺好的,你中了小三元,他们叫你三元兄,也是一番美意。”
说完又看向贾琰,想着这个别称,又忍不住笑出了声。
……
两人正笑闹着,外面丫鬟通传:“三小姐来了。”
黛玉听到探春来了,忙让丫鬟将人请了进来。
探春进来,看见贾琰也在,行了礼与贾琰问好:“二哥哥安。”
贾琰也与她回礼:“三妹妹安。”
探春方才开口对黛玉说:“刚才在门外,我便听到林姐姐屋里的笑声,还在想林姐姐有什么开心的事,这才知道原来是二哥哥来了,难怪林姐姐开心。”
说着又将手中的的东西递给黛玉说:“多谢林姐姐借与我的书。”
林黛玉接过后说:“这不值当什么,还劳烦你亲自送过来。”
贾琰笑着上前问:“三妹妹借了什么书,可否让我看看。”
黛玉笑着将手中的书递给他说:“不过是一本《乐府杂稿》你要看就拿去。”
贾琰接过过,翻看了一下,见都是些诗籍,又放下了说:“我就不看了,还是妹妹留着看吧。”
黛玉见他无意看,就让紫鹃将书拿下去收好,又留了探春一起坐下说话。
……
三人又坐在一起,说起了话。
国子监
探春问起贾琰,二哥你这回和三哥回来,就不走了吧。
黛玉也看着他,期待他的回答。
贾琰看她们期待的眼神,笑了笑说道:“既然已经考完试了,自然就不走了。”
探春得了回复高兴地说:“那正好,我们到时办诗会,二哥你也来。”
贾琰欣然应允。
三人又坐在一起听贾琰谈起在金陵的趣事,直到天气不早了,探春才与黛玉告退,徒留贾琰、黛玉两人相对而坐。
黛玉面朝他笑了笑说:“二哥哥,既然无事,不如在我这用了饭再走。”
贾琰冲黛玉笑道:“既然妹妹相邀,那我自然恭敬不如从令。”说完还故意做了个请的姿势,惹得黛玉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