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爹爹是怎样追女孩子的?”
“爹爹哪有那心思呀!光政事也够爹爹烦的了。”
“那人家谢依依干嘛给你写诗呀,而且你还把人家的信揣进怀里好几天……”
柳郧弯起食指在女儿滔滔不绝的小嘴上刮了一下,说:“你能不能让你的小嘴歇会儿呀!”
“我不累!”
柳白氏赶紧说:“好儿,让你爹爹清静一会儿。”
柳好好便不再言语,把身子扭向了一边,背对着父亲。
【二】《大饥行-下阙》揭傒斯。诗
前日杀人南山下,
昨日开仓山北舍。
捐躯弃命不复论,
获者如囚走如赦。
豪家不仁诚可罪,
民主稔恶何由悔。
柳郧和妻子相视一笑。
柳郧对女儿非常溺爱,他那肯让自己的宝贝女儿心中留下疑问和心结,便笑着解释道:“前天,我从上都回来,路过通州,见过我的同年盖耘夫[1],他现在是通州知府,在一次酒宴上得见谢依依姑娘,被她的才华所折服,便收进自己府里做歌妓,准备找个机会送进京都给我们的老师,噢,就是好好的姨姻姑父揭傒斯……”
听到这里,柳好好才又转回身来,问道:“大姑父是爹爹的老师吗?”
“是啊,延祐六年,元廷的第二届科举大考,你的大姑父就是我们的主考官。”
“我大姑父都什么年纪了,还喜欢小姑娘……您可不要跟老师学坏哟~”
“老师那是喜欢小姑娘,他是喜欢有才华的人。这不,盖大人知道我回京后,一定回去告别老师,便让爹爹把谢姑娘给老师带到他府上。”
“您送给老师了吗?”
柳白氏“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柳郧白了妻子一眼,心道:你给我生了个什么女儿哟,怎能像审问犯人似的过问自家老爹,便笑道,“爹爹在女儿心里是多好的人,我岂能自己留下?”
“那,那封信是怎么回事?”
“那是你大姑父不相信谢依依如此小的年纪,能有什么大的才华,便想考考她,就以爹爹去蜀川为题,让谢姑娘写一送别诗。”
“哦,是这样啊!”柳好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大姑父不是有名的大才子嘛,为何不给你写鼓励呀、安慰的事,为何要写一糟心的,什么《大饥行》……”
一提《大饥行》,柳郧立刻严肃起来,说道:“爹爹喝大姑父都是朝廷命官,不是什么风月场所中的才子佳人,怎能不为现实的境况忧心,又怎能不为老百姓饥饿所担心呢。”
柳白氏问:“现在的百姓又吃不上饭了?”
柳郧道:“可不是呢!自去年以来,天灾频,各省迭见灾异,什么山崩地震,迅雷烈风,大旱大水等灾情,相继入告。光比较大的灾难就有禹城县去秋霖雨,县人邢着、程进出粟以赈饥民,命旌其门;平江路嘉定州饥,粟六万石赈之;去年五月的大风,雨雹,柳林行宫大木尽拔;奏元行宫正殿灾,上都利用监库火;七月,冀宁、兴和、大同三路陨霜;八月东路蒙古万户府生饥荒,元廷决定赈以2个月粮。各地起义、造反的,更是罄竹难书。
皇帝见了各行省报告上来的灾情,不但不修身反省,加以赈灾,反令番僧大作佛事,以期禳解……”
柳郧正愤愤而言,便到了于延年的宅邸。虽说于太医是大连襟,但他可比柳郧小的很多,所以,柳郧夫妇一直也没把于太医当大姐夫看待。
第24章春风摇荡惹人衣
时间:1324年3月
内容提要:
【一】《风》薛涛。诗
得知柳郧今天要来,于太医一大早就在大门口等候。
看见柳郧的马车到了,便急忙迎了上去,嘴上说道:“哎哟哟,柳大人,是那阵风把您给吹来了?”
柳郧一边扶着妻子下车,一边应道:“延年啊,你可真会掐时间,你怎知我这个时间到?”
“那是会掐算,我一大早就在门口等待您的大驾啊!”于太医上前施礼道。
柳郧又从车里抱下了女儿,柳好好的脚一着地,赶紧给于太医施礼,小嘴甜甜地喊:“大姨夫,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