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盼有些不高兴了,是啊,她本就一脸的不高兴,此时,便迸出来:“你怎能什么人都往我楼上领?这是罪恶之人可以来的地方吗?”
“可这是老夫人让带过来的,说她一个女孩子,没地方住,让她先住柳如烟的房间,等小姐出嫁时,一起跟着去京城。”
美盼一听更怒了:“什么?还要跟着我一起,去……那,我这是出嫁呢?还是跟她一起赴刑场?”
夏莲急忙解释:“二舅爷说,这张畜生……”
张初尘纠正道:“俺叫,张-初-尘。”
美盼说道:“你看你爹,给你起这名字,能有好嘛!”
看到美盼的脸色稍微好了一些,夏莲赶紧说:“她,刚刚‘松’了‘缠足’[1]的绷带,走起路来疼得很,要是让她就这样跟着去京城的话,恐怕是走不到的。二舅爷是骑马过来的,所以,只好安排新姑爷的婚车,把她捎去京城。”
“哼,新姑爷,如果你的新姑爷让她坐这婚车!那,那我就不坐婚车,反正我也不想去京城……”
夏莲赶紧领着张初尘下了楼。
走近中堂,大老远就听到有人在大喊大叫地理论。进屋一看,却是大少爷完盛回来了。只听他道:“这皇诏怎就不能在普救寺里宣读?”
孙知之说:“宣读诏书是及其严肃的事情,应该去河中衙门,召集齐了河中府的官员,设案敬香方能宣诏。怎能随随便便,找个地方就宣读呢?”
完盛道:“我是去陕西任职,这与腹里管辖的河中衙门有何关系?再说了,寺庙怎是随便的地方,不正是敬神进香之所在?难道钦差不知元世祖对佛教是多么地尊崇……”
其实,明天去河中衙门宣读圣旨,全是虞夫人的主意——完盛赶回了普救寺,得知美盼明天就要出嫁,本就大闹了一场。老夫人怕完盛明天再接着闹,便给自家二哥孙知之出了这么个馊主意,想把完盛支棱出去,并想办法拖住他,以便女儿明天能够顺利出嫁……可是完盛根本就不上当。
孙知之看到完盛说得句句在理,便道:“今天,也太晚了,明天宣读诏书如何?”
完盛说:“宣读圣旨[2],也就片刻的时间,何必要等到明日,现在就宣读吧!”他让总管设案备香。
孙知之无奈地问:“为何非得今日?”
完盛说:“明天,我没时间。”
孙知之一听,大惊,“明天,你要如何?”
“我又能如何,明天妹妹出嫁,我总得送送她吧!”
虞夫人赶紧道:“笃儿刚刚回来,应该好好休息一番。接旨后,应立马去陕西上任才是。像你妹妹出嫁这等‘嫁女如泼水’的小事,就不劳你这做哥哥的辛苦了。”
完盛说:“这怎能是小事呢?汉人的风俗,妹妹出嫁,不都是自己哥哥‘送亲’吗?我作为美盼的哥哥,岂能失了礼数?”
完盛又说在了“点上”,虞夫人也无话可说了,便推诿道:“这‘送亲’之事,为娘做不了主,这得问一下你妹妹……”她转身叫来夏莲,说道,“大少爷说,明天要送小姐出嫁,你去问问小姐,她是否愿意?”
夏莲领命去了妆楼。
此时,虞总管已备好了香案。完盛敬香拜礼,插进了香炉,他和众人退至门下,跪好听旨。
孙知之宣读了圣旨。
仪式结束后,虞夫人作为本家主人,便设宴款待了钦差一行。孙毅也跟着这群一起来的官员,喝起了“谢恩酒”。
夏莲进屋禀报道虞夫人:“老夫人,奴婢把大少爷要为小姐送亲之事,对小姐说了。”
虞夫人心里有数:只要是让小姐自己答复的“营生”,都是她这个做娘的不同意的事情,只是让女儿做一下挡箭牌。其实,她心里早就有了答案。但她还是守着众人问道,“小姐怎么说?”
夏莲说:“小姐什么也没说。”
虞夫人又问:“那,小姐也没点头或是摇头之类的?”
夏莲摇了摇头说:“都没有。”
虞夫人转身对完盛道:“我说么,小姐是不会愿意的!”
完盛却说:“妹妹没有说话,就是默许……”
这时,从妆楼那边传来了箜篌的几声空灵的泛音。大家都微微一怔,继而又静静地倾听。
完盛慢慢地掏出了一只陶笛[3],说道:“我也与舍妹合上一曲,为这贺宴助兴。”
【二】《秋意浓》姚若龙。词玉置浩二。曲刘明湘。歌
曲调尽处,虞美盼那凄楚的歌声便传了过来:
[歌曲]“秋意浓,离人心上秋意浓,叹一声,黯然沉默。不能说,惹泪的话都不能说,握住你的手,放在心头,我要你记得,无言的承诺。
啊~不怕相思苦,只怕你伤痛,怨只怨人在风中,聚散都不由我。啊~不怕我孤独,只怕你寂寞,无处说离愁。”
完盛倒了一杯酒,对春兰说:“这是我的升官酒,你去送与我家妹妹,让她也替为兄高兴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