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渴望早日归家与亲人团聚的汉人,先行返家的乌兰格根毫不犹豫地给予放行,并派遣兵卒一路护送其安全返回故乡;
而对于那些并不急于归乡或者已经无家可归的汉人,则可以选择在澜星国或者澜月国安定下来。
毕竟如今的澜月国物资丰饶,万事俱备,唯独缺少人口。
对于那些决定留下来的汉人,乌兰格根更是慷慨大方。
他们不仅能够分到宽敞舒适的房屋居住,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用于耕种养殖,更有成群的牛羊可供驱使劳作,甚至连工作岗位也会一一分配到位,确保每个人都能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至于那些踏上归途的汉人,乌兰格根亦毫不吝啬,每人都会赠予半贯铜钱作为路费和盘缠,以保障他们在返乡途中的基本开销。
如此种种善举,使得汉人们对乌兰格根感恩戴德,赞誉有加。
然而,陈池青对于在这收复失地的问题上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情和积极性。
他心中牵挂着自己失散已久的家人,
于是毅然决定率领着一支堪称澜月国最后底牌的精锐骑兵,再度踏上那充满未知与艰险的寻亲之路。
与此同时,身处澜月国内部、整日忙于处各项繁杂事务的乌兰格根,
则每隔数月便会欣喜地收到一封又一封来自前线的大捷喜报。
这些捷报如同雪片般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
有的报告称某个附属小国已被彻底剿灭,有的则宣称某个西域强国也已灰飞烟灭。
每一次胜利都意味着澜月国的版图得以进一步扩张,势力范围不断延伸。
随着时间的推移,乌兰格所面临的工作任务愈发繁重起来。
因为王朝的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日益扩大,需要处的政务自然也是与日俱增。
从最初只需管少数几个地区,到如今要兼顾多达19各国家的统治与整合,乌兰格感到压力如山一般沉重。
终于,当澜月国成功收服第19各国家之后,其余的15个西域国度方才如梦初醒,
意识到眼前这个曾经不起眼的澜月国已然崛起成为一股无法忽视的强大力量。
提刀的杀神(24)
他们开始惊恐万分,纷纷商讨应对之策,试图联合起来抵御澜月国咄咄逼人的攻势。
就在这时,其余15各国家的国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结盟!
这个联盟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共同抵抗澜月国对西域地区的统一行动。
这15个国家迅速行动起来,紧密合作。
它们相互调兵遣将,集结起了一支规模庞大、气势汹汹的军队。
这支军队汇聚了各国的精锐力量,人数众多,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摆出一副要与澜月国决一死战的架势。
而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长驱直入澜月国,一举攻克其重要城池乌兰格根。
然而,对于澜月国中那位令人闻风丧胆的右大将陈七,这些国家却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迄今为止,在整个西域地区,还没有人和陈池青交手。原因无他,但凡与陈池青交过手的人,无一例外都没能活着回来。
因此,尽管众人对陈池青心存忌惮,但由于实在找不到能够与之抗衡的对手,也只能暂且将他放在一边。
不过,这15国的联军想要绕过陈池青直接攻打乌兰格根,可绝非易事。
因为早在他们有所行动之前,乌兰格根便已提前获知了相关情报,并且早已传信给了陈池青。
就在他们来到的前一天,陈池青就率领着自己的亲信部队返回了澜月国,并坐镇澜月国,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场恶战。
就在那几路气势汹汹、尘土飞扬的军马如潮水般汹涌而至澜月国城楼之下时,一场紧张激烈的对峙就此拉开帷幕。
这些来自不同势力的兵马显然来意不善,他们刚刚抵达城下,甚至还未站稳脚跟,便迫不及待地开始高声叫嚣起来,其目的便是要逼迫乌兰格根尽快出兵应战。
只见那些士兵们一个个面露凶光,挥舞着手中寒光闪闪的兵器,口中不断喊出各种挑衅和威胁的话语:
“乌兰格根小儿,快快出城受死!”“若再不出来投降,我们定将这澜月国夷为平地!”
西域国1怒目圆睁,扯着嗓子大喊道:“乌兰格根!你这个没种的缩头乌龟!还不赶紧滚出来受死!你这汉人的走狗,竟然敢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族人!”
西域国2也跟着附和起来,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就是啊!
乌兰格根,亏你还是咱们西域的勇士呢,现在居然投靠了汉人,简直丢尽了咱们西域人的脸!有种你就立刻现身,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西域国3更是嚣张跋扈地叫嚷着:“乌兰格根,我劝你识相点!马上把那个汉人给我交出来,你砍下他的头颅来赔罪!
要不然,你们澜月国今天就是灭顶之灾,休想再看到明天的太阳升起!”
一时间,众多西域国人纷纷响应,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口中不断地发出各种谩骂和威胁之词,那场面可谓是声势浩大、群情激愤。
而此时此刻,那些被他们团团围堵在城中的澜月国人,却没有丝毫慌乱之色。
每个人都面色沉静如水,眼神默默地投向前方那支队伍为首之人——那位威震四方、战无不胜的右大将陈七!
遥想当年,陈池青率领着他的队伍踏上征程之时,谁能想到短短数年时间里,这支军队竟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