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住了几日后,也游玩了几日。
这其中就属蓝凤玩的凶了。
与李月娥和李典二人,几乎走遍了杭州。
吴独修身子骨不行,就在李府读了几日的书。
期间听了很多关于江南的事情,心里对江南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这江南之地多俊才后生,也不是传言,而是确有其事的。
大乾整个人才选取,多为推举和科举两个途径,算是很正统的取士方式了。
不说推举制度,就说这取士一途上。
北方的中第士子就比北方多了两三倍,这个数据还在拉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吴独修觉得就是贫富差距。
有钱人可以不问衣食住行,只管一心读书便可,贫穷之人常常食不果腹,别说用心读书了,就是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
所以,能在北方走出来的人才,大多都是大户之人,他们娇生惯养的,自认为读书无趣,很少有人下苦心去钻研。
他们的父辈们也大都认识不了几个字。
再者北方战乱频繁,武风浓重,读书反而活命的不多。
南方经济通达富足,来往之人皆是通透学问之人,不然这生意也做不利索。
这是治学儒人们最看重的,他们更愿意与有才学之人交往,而厌恶贫学之人。
吴独修与李世茂转了一下杭州最大的书院‘杭景学府’。
以府为名,可以说这个学院的名气很大了。
事实也确是如此,来此教书的无不是状元之才,年过半百之人。
这里的状元指的南方殿试前三十的人。
不算北方学子在内。
这其中是有一个歧视北方学子的意思在里面的。
踏入学院之中,便听到高山之上,到处都是朗朗读书之声,可谓异常撼耳。
吴独修指着前方一三层小楼问道,“府尹大人,这个地方的楼叫什么?为何建的如此开阔?”
李世茂顺眼望去,目光回转,便回道,“此楼名为‘留香楼’,乃是学子题诗文的地方,凡是能在此地留下佳作的,无不是名列三甲之人。建的宽些,好让更多的人站立,评议诗词。”
“这倒是一个好地方,今日就去那里看看吧!”
李世茂立即前行带路。
在他的身后跟着一群学院的巨儒们。
这些巨儒们早被告知了吴独修的身份特殊,让他们收性淡言。
不然,就只说要上留香楼一事,他们或就要闹上一番。
留香楼楼下。
一头花白的老者坐在门前,手持一卷书在细读。
他神态出尘,面容祥和。
吴独修仅从面相上就能看的出,此人非一般之人。
心中知晓这种人心气高阔,也知应对法子。
想来与那童生贾管仁是一类脾性之人。
便开口道。
“先生,这门可有门神?”
老者闻声后,看到一行人来此,便放下书籍,起身对着吴独修大礼拜了拜,随后又坐了回去,说道,“我就是。”
“敢问先生,如何过此门?”
“你凭何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