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后世乞丐都能当皇帝,若真有尊卑贵贱,乞丐都是贱民中的贱民了,还怎么去当皇帝?”
越说,一群被压迫到极致的庶民心里愤怒的火焰更加熊熊燃烧。
“既然本就没有区别,我们凭什么要被压迫!凭什么不能反抗!”
大家再看这一幅熟悉的画面:伏羲女娲交尾图,这也是来源于西汉墓葬中出土的帛画,汉朝的许多画像砖中也比较常见。
天幕放出了汉朝画像砖的拓片,黑白色的伏羲女娲图,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有许多种形象。
有的伏羲女娲是并立,蛇尾各自独立,头上分别顶着象征日的三足金乌与象征月的金蟾——这样的并肩分立,也比较符合三皇时期伏羲与女娲初期平等的皇者身份地位。
有的伏羲女娲并肩站立,但是蛇尾交缠,头上共同顶着象征日的三足金乌,脚下共同踩着象征月的金蟾,但是女娲在左,手持“规”;伏羲在右,手持“矩”。
——“规”与“矩”在古人的观念中,不仅可以立社会的规矩,也可以上通神灵,下通鬼神,二者分而持之,也意味着二者极有可能都有“巫”和王者的身份。
还有一种伏羲女娲图,如同龙凤呈祥,伏羲头朝上,女娲头朝下,虽然还是蛇尾交缠,却看起来有了明显的“阴阳有别”。
这,也是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末年一个重要的转变。
在我们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中,依然有伏羲、女娲是兄妹结为夫妻的传说。
比如在苗族传说中,天降大洪水,人类逃难后,许多人死在洪水中,只剩下伏羲、女娲这对兄妹。最后为了繁衍人类,伏羲、女娲由兄妹结为夫妻,开始繁衍人类。
但是,先秦时期,女娲根本没有伴侣。
不但女娲没有丈夫,记载中也没有所谓的兄长伏羲,就连伏羲的记载中也根本没有女娲。
伏羲的名字见于战国时期的《易·系辞下传》、《管子·封禅篇》、《山海经·大荒西经》,但是最早记录伏羲的《易·系辞下传》中并没有女娲;
记载女娲的《竹书纪年》、《山海经·大荒西经》、《楚辞·天问》中却都没有提到伏羲。
——这里《竹书纪年》有一点特
殊,现存的竹简文物《竹书纪年》是有残缺的,其中并没有记载女娲的传说。
但是在晋代葛洪所著的《嵇中散孤馆遇神》引用过《竹书纪年》:“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
此外,《列子·黄帝》《新唐书》《国语·郑语》《山海经》等史籍均记载过华胥氏和由她执政的华胥国的事情。
在众多文献中,可以拼凑出华胥氏这位真正的远古老祖母的真面目——她是远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风兖部落的女首领,也是伏羲、女娲的母亲。
《竹书纪年·伏羲氏》也有这样的记载:“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远之,因而始娠,生伏羲”。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开卷记载:华胥氏生养了伏羲、女娲,再由伏羲、女娲结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华民族。
学者顾实先生甚至在《华夏考源》中说:胥、雅、夏等古字相通,华胥就是华夏,华胥文化就是华夏文明。
也就是说,华胥是华夏文明的始祖。
一直到汉朝,才把伏羲和女娲一起提及。
西汉初期,大量的画像砖中仍然将伏羲、女娲分列绘画,但是出现了共同的人首蛇身。
天幕这时放出两块汉初画像砖拓片,这一次,是单人相。
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但是人首蛇身的模样依然不同。
女娲人首蛇身,独自拿着“规”和“矩”,身侧还有祥云与三足金乌图腾;
伏羲的形象比较特殊,人类的上本身,不但有兽类的下肢,尾部像一条细细的蛇。而伏羲左手拿着渔网,右手拿着龟壳——相传伏羲根据蜘蛛网,发明了网罟,从此方便渔民捕鱼,并且“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览冥篇》开始将女娲、伏羲并列提出,但二者关系并不明确;
东汉时期,应劭的《风俗通义》开始把女娲、伏羲以世俗关系联系起来。二者的夫妻关系在东汉开始确立。
日本学者古野典之认为,伏羲、女娲二神的神格发展有两个时期,前期是独立神时期,后期是对偶神时期。
但是事实上约束的主要是女神,不仅仅是女娲在汉朝多了一个亦兄亦夫的丈夫,还有西王母、嫦娥等女神,都是到了汉朝才多了一位丈夫。
“这东汉子孙,是喜欢做媒不成?怎么非要给女神拉郎配?”
刘邦是开国皇帝,但也是出身草莽,一听这话初时还有些不解。
虽说子女婚姻由父母作主,也没有说神明婚姻由文人作主的说法。封神的都是皇帝,那文人乱写一通在写什么?
吕雉身为婚姻不自主的女子,想起了当初被父亲强行安排的婚姻,哪怕母亲和自己都反对也没用。
为何?
因为在男人眼里,婚姻就是拴住一个女人最好的办法!
吕雉一声冷笑,对那东汉的作风,已经非常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