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天幕说得李时珍,是你吧?”帮忙带路的山里人也惊喜了,不过是给一个采药人带路,谁知道这采药人日后竟然被称为“药圣”!
这可是活着的圣人!
李时珍微微点头:“应该是吧,哈哈。我书还没写完,没想到后世评价这么高。”
“还没写完?”领路人看一眼李时珍手里的草稿,一种责任感突然油然而起,“我还知道这山里好多外面见不着的药草,我带您去!”
等
这药圣的书写完了,
也有他的功劳,
说出去简直是光宗耀祖!
李时珍非常高兴:“好,多谢了,那就麻烦您带路了。”
。
徐霞客同样正在野外跋山涉水。
作为一个与整个大明参加科举风潮格格不入的文人,徐霞客被误解的时候很多,但好在最亲近的家人还是支持他。
此时时刻,徐霞客先想到了家中的老母亲,欣慰地笑了:“母亲知道我和我的书后世留名,日后定然再也不会担忧我了。”
正如他所想,徐母看到天幕里放出了这些名人的书籍、画像还有籍贯,在里面精准地找到了自己儿子的介绍和书籍,顿时扬眉吐气:“是我儿子!是我儿子的书!”
就算她儿子不是秀才公不是进士老爷又如何,她儿子青史留名了!
邻居们齐齐投来羡慕的眼光。
明朝四大科技书籍,虽然不懂什么是科技,但是“四大”还是懂的。
整个大明这么多书,就这几本书被提到,可厉害了!
【华夏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的国家,公元前8ooo年,还是原始文明时期,已经开始驯化和栽培野生稻。到现在,日本的水稻被普遍认为来源于华夏,尽管有“华北说”“华中说”“华南说”三种不同的传播途径,但是来源于华夏不可否认。】
【隋唐时期开始,日本以山东半岛和江浙沿海地区为航线起点,开始了中日海上贸易】
荆咕放出了历史资料:
从公元63o年到公元894年,遣唐使来往有16次,唐朝的遣日使也有1o次左右。
遣唐使的除了来隋唐学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购买书籍。通过这样的途径,北魏时期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传入日本。
【《齐民要术》总结了六世纪之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耕文明和畜牧业生产经验,还包括野生植物的利用、林业种植、桑蚕养殖、畜牧和养鱼技术,各种食品加工方法、油料染料饲料等农副产品的加工贮存和治荒办法,被誉为“华夏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记载,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僧人和归化的华夏人当时从华夏带回日本图书167部1579o卷,其中就有《齐民要术》十卷。】
【起初,日本皇室与贵族跟华夏皇室一样,觉得这样珍贵的书籍应该由贵族垄断,所以只是束之高阁,在贵族之间些手抄本流传,百姓并没有得到推广。】
感觉被打脸的华夏贵族脸上都不太好看。
【日本的弥生时代同样是直播法种植水稻,此书在知识分子中流传开来后,先改变的就是育秧移栽,是不是跟华夏北人南下后带去的改变很像?】
到了日本战国时代,各大名混战不休,农业一时停滞不前。
直到1586-159o年,丰臣秀吉打败了其他对手,以天皇的旗号进行统一战争,最终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大业。
1582-1598年,丰臣秀吉
学着华夏的统治者(),
&1dquo;”?()?『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在全国重新丈量土地,统一度量衡,确定田地优良标准,规定收获量和标准量具。
“果然是学着华夏,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不是曹操的吗?统一度量衡最初是始皇帝,后来多个帝王也有。丈量土地确定标准,咱也做过。”朱元璋说道。
到了江户时期,也正好是华夏的明末清初,北宋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经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引了日本印刷行业的繁荣和教育普及,《齐民要术》开始流向民间。
尽管明清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海上贸易屡禁不止,华夏的各种农书大量流向日本,日本甚至出现了农书出版热。
1744年,日本汉学家山田好之完成了对《齐民要术》的翻译和校对,交给京都出版商出版,这时日本民间第一次印刷刊行。
此后,日本学者多番研究,成为了华夏以外对《齐民要术》研究最深刻最系统的国家,目前在日本现的《齐民要术》版本就有26种,最珍贵的版本是北宋天圣年间的刻本,是日本的国宝,被珍藏于京都博物馆。还有金泽实时的手抄本,是中日两国现存最早的珍贵抄本。
。
“华夏自己的书籍怎么没流传到后世?”嬴政自己说完,心情不愉悦地想到了自己被放火的咸阳宫和骊山墓。
他看向他的大臣们,里面也有不少人的书籍传到后世,稍微一想现在正在使用的纸张更脆弱的特性,嬴政有了新的主意:“纸张虽然易于携带但是更容易破碎,日后竹简写书藏于墓中。”
而且竹简对于盗墓贼而言也不值钱,或许能保存更久。
刘彻时期同样想到了这一点,他的想法更丰富:“大汉的丝帛朕看到后世保存的不错,日后试试让绣女绣书,也保存在墓地里,总有能传下去的。”
董仲舒提醒:“陛下,那先得让绣女识字。”
刘彻:“识字就识字,绣女在宫中,让宫中女眷和宗室女子一边教授识字一边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