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找了个机会悄悄暗示太子,下次再有这么有意思的瓜记得带上他一起吃。
扶苏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
下午王绾来给秦王奏事时就觉得章台宫气氛怪怪的,王上看他的眼神有点不对劲。
不止是王上,整个章台宫所有君臣看他眼神都有点奇怪。唯独太子泰然自若,在玩他的笔洗。
王绾心里一个咯噔,怀疑太子是不是回来之后说他坏话了。王上现在对太子还是很信任的,如果太子告黑状的话,他很可能会吃亏。
但是提心吊胆地奏完事也没发生任何王上问责的事情,王绾只能一头雾水地离开。
秦王政当然不会和他计较。
毕竟王绾虽然对太子有那么点不太能见人的小意见,可对他秦王还是很忠心的。他总不能因为自己的纯臣不愿意青睐太子,就对纯臣降罪。
所以秦王政只是惋惜地看了一眼小聪明用错地方的臣子,心里安慰自己反正王绾这个年纪也等不到太子继位了,不用担心太子登基之后打压他。
不过王绾的事情也要引以为戒。
朝中有的是年轻臣子,倘若这些臣子也因为立场不同与太子针锋相对,对大秦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秦王政无意让朝堂陷入党争,所以他得用更严厉地手段打消旁人支持其他公子和他们子嗣的企图。
这么算下来,其实让朝臣误以为他准备将王位越过太子直接传给太孙也挺好。至少太孙和太子肯定是一条战线上的,只要他们被骗上了太孙的贼船,后面再发现太孙党其实是太子旗下势力,那也晚了。
朝堂制衡是个很复杂的学问,具体怎么操作还要细细琢磨。
秦王政因为两个小帮手的发力多了不少额外的休息时间,就有空琢磨这些了。
总之一番操作下来,最后除了个率先跳出来的王绾之外,并没有第一个人针对太孙崭露头角一事发表看法。
王绾后知后觉发现自己给人当了出头鸟。
其他人都引而不发,就他傻乎乎去找太子试探。试探的结果也不怎么样,别人一看结果不好就干脆缩回去了,徒留他一人在原地尴尬。
王绾:……可恶!
这次试探还得罪了太子,王绾觉得自己亏大了。尤其是在偶遇满脸春风得意的李斯时,越发感觉对方面目可憎。
王绾甚至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太子给他设的套,目的是为了引他犯错,好给李斯腾位置。
从某个层面来讲,也不算错。
扶苏那天的回答算是故意激化了他和王绾之间的矛盾,毕竟政见不合又立场相悖的相国,有机会当然应该早点把人赶下台。
但扶苏真正在等的时机不是现在,而是齐国被灭的那一天。
上辈子王绾会提议分封诸子,这辈子得罪过太子之后,他肯定会更坚定地支持分封制。
一来是他本身眼界有局限,当真觉得分封确实是个管辖边远地界的好方法,真心实意地认为自己是在为大秦、为王上着想。
一来这样可以向其他公子卖个好,回头太子倒台之后,就算他不站队别的公子,那些公子上位后大概率也不会忘了他力挺分封的恩情。
王绾自己是等不到下一代秦王登基了,可是王绾又不是孤家寡人。他还有儿孙,总有人能承到这个情的。
可惜,他的算盘注定落空。
扶苏等待的好时机近在眼前,攻齐之战已经一路打到了临淄。
齐国军备不少,可齐军几十年没经历过战争,完全就是个面子工程。真打起来根本没什么战斗力,更何况他们的大王还在秦军手里。
齐王建这人能屈能伸,同时给了秦齐一国巨大的震撼。
比如蒙恬攻打第一座城池的时候,齐王建就主动站了出来。
他说道:
“且慢,不着急开打,我先去和守城之人交涉一番。”
然后齐王建就主动叫门了,以齐王的身份命令守将开门,迎接他归国。
守将第一次见这种阵仗,傻在当场,不知是该开门还是不开。主要齐王建完全没有被胁迫的样子,看起来非常积极。
如果他是被秦人威胁叫门的,守将还能硬气一点拒绝。可齐王建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谴责都城里那群乱臣贼子造反,逼得他还要找秦人帮忙清君侧,简直可恶。
守将:额,所以大王确实没有被威胁,秦人也当真是好心过来帮他们的?
怎么听着感觉怪怪的,不太像真的呢。
无论是真是假,齐王现在毕竟还是齐王。临淄那边的两派哪怕联合起来对付齐王了,也还没谈拢到底谁来继位,所以国中并没有一个新君。
尤其齐王这里连太子都在,两位君上全在这里,守将不开门是想造反吗?
就这样,蒙恬一路借助齐王叫门,兵不血刃地攻下了一串城池,十分离谱。
蒙恬:我怀疑我是来旅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