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加上,他刚到大殿门口想要觐见,李泰竟然从宫外赶来了,这让他更有危机感,才会没考虑到这点。毫无疑问,李泰这时进宫,就是为了天卷所说之事。
但是忙中出错,他总想着表忠心,却忘了人伦,这在父皇面前可是大忌。
果然,听到李泰的话,李世民面沉似水:“承乾,泰儿说得没错,你越矩了。”
这件事,若是别人提醒的,亲疏有别,兴许李世民还不是那么在意,大概也能理解太子此时的心情。但是是从他最喜爱的李泰口中说出来的,他就觉得特别有道理。
李承乾一看要糟,于是立即双膝跪好,对李世民重重的叩了个头:
“父皇,儿子只是着急。儿子同那武氏并不认识,也不可能如天卷所说,做出那等不顾人伦的事情,甚至还让武氏篡国。儿子是为了我大唐,没有任何私心,还望父皇恕罪。”
李世民脸色稍缓,但李泰听到了却轻笑了一声:“皇兄此言差矣。既然你同那武氏并不相识,又何必着急将她杀了。天卷此事,太过蹊跷,必定有妖人作祟。
我倒觉得应该好好审问那武氏,看看她究竟有没有同谋,是不是还有更大的阴谋才是。找到根源,揪出幕后黑手才是我等此时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过早将她杀人灭口!”
杀人灭口?
李承乾听了脸色一变,愤怒的看向李泰,大概明白他要做什么了。他这是想向他头上泼脏水呢。
但是李泰的话的确比太子的想法更有道理,也有理智。往往谋反篡国这种事,绝不是拍拍脑袋,一个人就能成功的。
与其让李世民相信武氏登基为帝,是一系列的巧合导致的最后结果,倒不如让他相信,从一开始就有人密谋此事,将武氏推向王位。
此时,李世民又想起刚刚李治说的话。若武氏只是傀儡。即便死了,她的身后还有无数个张氏王氏李氏随时会出现,倒不如趁这个机会查个明白。
如果真有幕后之人,正好可以将这些乱党一网打尽。
如果武氏身后无人操纵,真的只是机缘巧合才会发生这种事情。他倒是可以再留武氏一段时间,等这件事情风头过去,再将此女秘密处死即可。
怎么看,这两种方法都比立即杀掉武氏更稳妥。
这么想着,他也做出了决定,他看向李泰,点点头道:“青雀所虑不错,的确不能这么轻易就将武氏杀掉。”
李泰闻言脸上大喜,立即对李世民拱了拱手:“父皇英明!请父皇将此事交给孩儿去办,孩儿一定将那武氏的背后之人揪出来一网打尽。绝不会让这些乱臣贼子扰乱我大唐。”
这个想法是李泰提出来,本来也应该让李泰来做这件事,但是李承乾听了,心中却警钟大作。
让李泰调查此事,就算同他没关系,李泰也绝对会将这件事同他扯上关系。父王对他这个二弟甚是喜爱,一旦被他找到所谓的“证据”,他一定会让他陷入万劫不复。
而且,不用想也知道,他这个二弟也一定会找到“证据”的。李泰的野心,谁人不知。也就只有父王还在宠着他罢了。
所以,这件事情决不能交给李泰。
想到这里,李承乾硬着头皮道:“父皇,儿子知错了。二弟说得对,这件事情儿子思虑不周,还是让儿子来审问那武氏吧!”
“你来审问他?”李泰冷笑,“只怕一堂还没过,人就被你弄死了,还是死无对证。”
李泰根本不肯给李承乾一点反击的机会。从天卷中知道这件事情后,他便立即进宫,就是想把调查这件事的差事揽在自己身上。
结果没想到李承乾也察觉不对来见父皇了,他不过是在门口刺激了他几句,他进来就要杀武氏,实在是蠢不可及。
就他这种才智,若不是占了嫡长的便宜,父皇怎么可能传位给他?
所以,这个机会他一定不能放过,一定要将他这个太子拉下马。
看到两个儿子在自己面前就争执起来,李世民眉头微皱。
承乾和泰儿暗地里不对付的事情,他多多少少是了解一些的。
但是却没想到已经到了如此针锋相对的地步。
作为父亲,虽然他很喜爱青雀,但是承乾也是他的太子,未来大唐的继承人。即便有些小毛病,但也是瑕不掩瑜,毕竟没出什么大错。
况且,无故废长立幼,容易引起朝堂动荡,他那时不就是如此。他实在是不想重蹈父皇的覆辙。
而此时,他也多少能体会到当初父皇的苦心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看到了自从承乾和青雀进来后,就再也未发一言的李治。
“治儿,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刚才,李治阻止他杀武氏的时候,所说所想同青雀差不多。
听到父王问自己,李治这才回道:“儿臣觉得,二哥所言极是,这件事情的确需要好好调查一番,不能断然做出决定。但太子殿下也是为我大唐着想,才会想杀了武氏永绝后患。”
总之两位哥哥都是好的,一碗水也端得平平的,谁也不得罪。
唐太宗点头,立即有了主意:“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办吧!”
李治一惊,立即看向父皇。李泰和李承乾也是惊了一下,双双看向李治,看向这个常常藏在自己身后的小弟。
这次,李承乾比李泰先反应过来,立即道:“父皇英明,九郎大了,也是时候出来帮忙做些事了。此事交给九郎,最合适不过。”
李泰白了李承乾一眼,虽然心中不大乐意放弃这个好机会,但是这件事情若是交给九郎的话,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