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墨就撇撇嘴,身子却仍旧绷得紧紧的,护著小腿,他便疑心了起来,就笑著说,‘好了,阿墨这样害羞,我也不看了。瞧你这一副防贼的模样,不晓得的,还以为你是哪家的女儿装的。’
说完就装出了一副不在意的模样,仍旧坐在了一旁。云墨见他也不坚持,倒好像暗暗的松了口气似的,他趁其不备,就把云墨一把搂住,又蹲了下去要撩那腿管。那孩子眼明手也快,就变了脸色,要扯住他,可哪里还来得及,他撩开了裤管一看,就怔住了。那伤口处又淤肿了起来,他当时就好好的发了一通脾气,问说,‘这是怎麽一回事?’
云墨见他如此,也知道瞒不住,就说是出去时候不小心摔的。
他又心疼,又觉得这孩子可气了,就说,‘等养得好了,你想去哪里我还能拦你麽?你怎麽就这样不懂事,倘若养不好了,我可怎麽向你的亲人交代?’
他也是又急又气,这话一说出口,云墨的脸色就有些变了,他也有些懊悔,就讪讪的说,‘阿墨,我是说,你的伤若是养不好,我也心疼,你说是不是?’
那孩子的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了些,朝他笑了笑,也不说话。
他就郑重的说道,‘以後不许这样了。’
云墨就满不在乎的点了点头,又朝他靠了靠,神情里就有些情不自禁,又仿佛得意,又仿佛心安,不知道在想什麽高兴的事情。
他们两个在这山里,也是没什麽事做,他有时便从怀里拿那梳子给云墨梳头。云墨新奇,就要看,他就千叮咛万嘱咐,说可要小心。
那木梳也不是如何的贵重之物,云墨却很听他的话,小心翼翼的拿在了手里,生怕失手落到地上,跌折了那把梳子。
这孩子和他一起久了,也慢慢的连得成字句,就指著那木梳上刻著的字,说,‘不平。’
他一看,就红了脸,说,‘那是刻的字儿,是个名字。’
云墨瞧见他这副可疑的样子,就咬了咬嘴唇,问说,‘应祯?’
他不过和云墨说过一回,这孩子就把他的名字记住了,听了这一声,他心里就是一热,欢欢喜喜的应了一声,说,‘怎麽?’
那孩子就指著那木梳上的字,又重复了一遍,说,‘应祯?’
他这才明白过来,哦了一声,就很是尴尬的说,‘不,不是那两个字。这两个字也没什麽要紧,等以後我教你认了字,你就知道了。’
说完,就慌慌张张的把那木梳从云墨手里拿了回来,仍旧藏在了怀中。
他这样的手忙脚乱,其实不过是不好意思罢了,原因无它,就是为了这梳子的来路。
这把木梳掂在手里,实在有些分量,却的确不值什麽钱。这是他巴巴的去作了贼,偷了回来的。
他这人样样都好,却有一件见不得人,说不出口去的嗜好。
他至今未娶,却不是为了家境中落,却实在是因为他平生不喜红粉,偏爱少年的缘故。
几年前背井离乡,也是因为这桩癖好闹出的事。
他少年时父亲丢了官职,一家老小连回乡的银钱都凑不够,便仍在当地寄居。他也不是如何勤勉努力的人,也不象别人一样渴求功名,他也曾考了几次,可惜每每都入不了考官的眼,他也乐得逍遥,就越发的不求上进了。为了生计,他也曾开馆教过书。他脾气又好,又很有耐性,那些孩子的文章倒也都有长进,也因为他没些架子,都十分的喜欢他,同他打成一片。倘若他那时也只是安安分分的教人读书,倒也罢了。可惜他却偏偏瞧上了一个送小公子来读书的下人,虽然如此,他却也是个只有色心,却无色胆的。最最料想不到的就是那小厮,那人年轻虽轻,却因为生得十分好,也是个极不安分的,见他眉目间有情意,竟然就来勾搭他。他哪里禁得住,就成了事,来来往往的,也习以为常了,只是还瞒著诸人。
只是可惜了那小公子虽然聪慧机敏,却因为年幼体弱,秋後便生了一场大病,病愈之後,仍旧是体虚,勉强来了几次,便仍旧在家中念书。他爹爹也见过他,想著干脆就请他去家中教读,也不派人前来,倒是亲自来请的。他若是个有些主意的,原本就不该应允,那时也是受宠若惊,又想著那书童,便鬼神神差的就答应了。
这一答应,便种下了祸根。以前为了小主子的病,几日才来见一回,如今日日相见,哪有不出事的道理。他们两个也是千万个小心,却偏偏就被老爷撞见他们两个在花园里行事,直把那位老爷气得眼红耳赤,当时就发起了脾气,叫了下人进来,先把那书童拖了出去。
《云墨》3(1)
他那时见这位老爷是动了真怒,也不敢强辩,只是眼睁睁的看著那人被强拉了出去,便一阵儿心痛,恨不能前去将已身亲去替了那人。
那老爷原本十分的敬重他,万万想不到会出了这种事,只说这先生实在是留不得了,便把他撵了出去。他哪里还说得出半个不字,这便转身走人,也不敢再回头多看。
哪里想到那小公子对他却是极亲近的,真把他当作了兄长一般,见他不在了,便时时的追问。那位老爷也没了法子,就仍旧暗暗的写了书信来,要他远走他乡,在外暂避几年。
那言语里,虽然也是十分的客气,并没有怎样的逼迫,可叫他一看,却实在受不住了。他看了那信,知道这地方实在是留不得了,也是没了法子,就收拾了行囊,告别了娘亲幼弟,这就离了乡,朝外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