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湾的私塾很快就正式成立了。每天早上除了虫鸣鸟叫,还能听到小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声声悦耳啊。
谢越云不在,连小辉也去上学了,李慕书有点寂寞了。中医学部分李慕书有学过,重新学起来并不难,理论上的知识王大夫只吩咐李慕书自己,医者最重要还是要实践的。但什么时候王大夫才会带他出去当游历或在镇上开个诊所?李慕书也不知道的,但短期内应该不会。
大家都有事情忙了,李慕书也想找些事情做。现在家里大小事务都有仆人代劳了,连做饭黄二娘也包了,除了学习外,他还真的没什么事干。至于王大夫,他现在医学上最主要讨论的人是他那个医术精湛的方一思,两人毕竟相处了几十年,思考方向常是心有灵犀的。比起和半吊子李慕书自然好了不知多少倍了。
谢越云说什么等他把香菇培植基做出来他就回来了,但这八月的天气还是很炎热,稻谷也没成熟,根本不适合种植香菇啊。最好是等稻谷都抢收时作培植基,发酵个天的,放进大棚里。稻谷抢收后一般都会下大雨了,到时候就可以上山采蘑菇了,顺便把菌丝都带回来。
那现在做什么好呢?李慕书正冥思苦想,徐大明却满头大汗地推门进来了。
“李大夫,您的信,是谢将军送来的。”
“啊,快给我看看。”李慕书十分惊喜,果然写信了,虽然隔了这么久,但有好过没有啊。
接过信李慕书很是激动地打开,只薄薄一张纸,简单地写了几句说他已平安到达怀远县以及他很想念李慕书和小辉,就完了。
字体那大么但一页纸都没写满。李慕书翻来覆去检查了好几次装信的布袋,真的只这么一张薄薄的纸了,他本来上翘的嘴角直往下掉了。这写得也太简洁了吧?
“大明,只有这一封信?没别的?”李慕书抬眼问徐大明。
“没,没别的了,只这一封信。”徐大明擦了一把汗。
“……送信的人还在外面吗?”
“在。”
“你请他进来喝杯凉茶解解渴,我马上写封信让他带回去。”
“是。”
徐大明应了一声就转身跑出去了,李大夫的脸色好难看。
李慕书捏着那张薄纸走进书房坐下。皱着眉头拿起炭笔赌气地在纸上只写了四个字“安好,勿念。”就完了。
刚要把信纸折起放进布袋里,想了想又铺开添加了一句:“利元苍先生已到,小辉上学了。”怕自己会再加字,李慕书匆匆把信纸折起来包好就走出书房了。
在院子里坐着一个十八岁左右的年轻人,风尘仆仆的,想必一路赶过来送信的吧?他一见李慕书出来就站起来了。
“麻烦你把这信交给谢将军。”
“是。”年轻人接过信后就要往外跑。
李慕书忙叫住他:“不用这么赶的,你先去洗个脸坐下休息一下,我叫黄二娘准备些干粮给你路上吃。”
“不,不用了。”那年轻人停了下来忙摆手。
“大明,你带他去洗洗脸。黄二娘,你给他装一壶菊花茶,还有包些卥肉和馒头给他路上吃。”
“是。”
既然培植基不能现在做,李慕书决定先准备木框木架和筛子。木框用来格开培植基用的,而木架和筛子是用来烘干香菇用的。
至于培灶,李慕书决定就用屋后那个装着农具的储物室。因为自己只是试验式的,种不种得活都是问题,产量大概也不多。那个储物室不大,但也能放下四个架子了。先这样吧,如果真的培植成功了,大概要另外造一个封闭的培灶才行了。
“李平,你说这时候上山有什么可以摘来吃的?”
“现在山上也有些成熟的果子了。杏子,桃子和核桃是八月成熟的,至于梨,山楂,板栗,石榴,橄榄,柿子,柚子等等都还没有成熟,得再等等。待稻谷收成之后,那些果子也就熟了。到时我们上山采摘正好,还能捕猎些野鸡野猪什么的。”李平说着说着也一脸的向往,他也好想上山看看。
“哦?我们上山吧!”李慕书一脸冀盼地看着李平,都说山上都是宝啊宝。核桃好吃,桃子也好吃。想想他到这里来后都很少吃水果了。在现代根本不分季节,想吃什么水果都有呢。不由吞了吞口水。
“不过我以前一直在南方,这些也是听这里的人说的。至于这山上有没有桃子杏子还得上去看看才知道。”李平顿了一下向李慕书解释,这山上他还没去过呢。
“那我们就上山去看看吧。”李慕书小脸发亮,他兴奋地提议。
“清早上山比较好,也没那么热。现在去太晚了。”李平深怕李慕书现在就要叫他上山,“还有,我们两人都没上过山,最好叫上熟悉这山的村民带我们去,徐副官也要随行。不然如果我们迷路或是遇到凶猛的动物就危险了,一切还是要以安全为上。”
“行啊。那我现在去问问达叔,一会再跟大明说一下。说定了,我们明天早上就出发。”李慕书咧着嘴跑出去找达叔了,他想上山想了好久了。现在终于有人陪着去了。
李慕书想得倒美,但洪达和徐大明却是劝阻他上山。原因很简单,都是为了他的安全着想。
洪达他们都是三年前才陆陆续续搬到这槐树湾定居的,他们并不像其它生活了好几代人的村民一样熟悉自己村里周围的大山。再来槐树湾是谢越云给他们安顿的地方,生活上也算是富足的。这里没有赋税,收成也好,根本不必上山去采摘野菜野果当粮食。偶尔农闲时,多数是秋收之后他们才会成群结队上山打打猎过过瘾,也采摘些野果子给小孩子当零嘴吃,又或是腌制成果脯或菜脯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