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郡守已在偏厅内等了五个时辰。
手边的茶水换过五次之后,侍女再来换时,他便摆手阻止,如今杯中茶水早已冰凉。
然而比茶水更冰凉的,是他的心。
立春至今,神州大旱已半年有余。
设坛祈雨,凿井取水,改道引水,开仓放粮,商户救济……各郡赈灾之策早已用尽,赈灾粮款在这炎炎烈日之下,亦如积雪一般迅消融殆尽。
灾民却是越来越多。
到八月初,神州灾民之数已逾千万,可说神州大地之上,十人之中便有一灾民。
云岩、宁德、明溪等郡县灾民尽皆背井离乡,一路逃荒涌向长乐。
因为所有人都坚信,到了长乐,就有救了。
因为长乐郡内,有永安城。
永保安康的永安城。
千年来风调雨顺从未遭灾的永安城。
号称“神佑之城”、“奇迹之城”的永安城。
早已饥肠辘辘的灾民,所过之处连树皮草根都吃的一干二净,又怎么可能听得进各地县令、郡守的劝解,甚至各郡出动军队竟也是镇压不逮。
倒不是兵士战力薄弱,只是军队官兵的父母亲人大多也成了灾民,面对一个个面黄肌瘦的乡亲父老,老弱妇孺,任凭你再铁石心肠的兵士,也不忍刀刃相向。
于是乎,千年来风调雨顺从未遭灾的永安城,如今迎来了它最大的危机。
“永安城外有近百万灾民聚集,其后仍有数百万人6续涌至,该当如何是好!”
长乐郡守已年近古稀,他一辈子尽忠职守,从小吏做起,三十余岁升任长乐郡守,此后在郡守之位上一干便是三十余年,任内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深得郡内百姓拥戴,如今即将卸任归乡,却遇到了这千年难遇的大灾。
他自然不愿眼睁睁看着灾民惨死客乡。
他任长乐郡守半生,自然知晓神州自古流传至今的一句话。
“神州之富庶,十之九归于长乐,长乐之富庶,十之九归于永安。”
此话绝非虚言。
一座永安城,四面环山,所处之盆地被世人称作“聚宝盆”,乃是世所公认除中州帝都“赤城”外,整片大6原力最为充沛之地。
数千年来,无数高官巨贾宗族才子趋之若鹜般在永安城内定居,将毕生资源与才华尽皆奉献给了这座城,自然将这座城修葺得不似人间之地,其繁华堪比帝都。
永安城虽大,人口偏又不多。外城人口不过百余万,内城更少,堪堪十余万。而以永安城占地之大,即便容纳千万人也是绰绰有余。
永安城人口如此之少,自然是因入城定居条件可说极为苛刻。
数百年来,永安城立下三条规矩。
其一,官至六品以上。
其二,财力百万以上。
其三,修为秀兵以上。
达此三者之一,方可定居外城。
若要定居内城,则需满足更为严苛的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