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能干的荣国公贾代善英年早逝,临终的本子一上,皇帝感念其忠心、怜其短命,直接就下旨把他的两个儿子都给照顾到了。
长子贾赦袭爵,次子贾政也给了个官职——这虽然说也算是走祖荫的路子,但是既然是皇帝亲自下旨,那也是无上的荣耀。
只是这么一来,贾政再想着走科举的路子也是不可能了。
故此,当时还年轻的贾政只能怀揣着一肚子四书五经、还有专为参加科举考试练习的一手八股文章昏头昏脑地空降到了工部做了一个小官儿。
贾政本就是个目下无尘的世家子,又一门心思只想科举,学了一堆官样文章,于人情世故上一窍不通,加上走的又是祖荫的路子,无端就钻了牛角尖,感觉自己比旁人矮了半截儿,愈发放不开手脚,故此仕途上很是惨淡。
这么多年下来,这位政老爷还是工部员外郎,再无寸进,也不得不说是时也命也,不知何所谓也。
即便如此,林如海也还是高看着他,毕竟如果一定要二选一,贾政还是比贾赦好多了。
读书读到呆了的人,其实心思反倒好懂,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而且贾政对林如海实在真心地崇拜交好——大概就是因故辍学没有能够参加高考的学生见到同期清北毕业生那种感觉。
自从两家成为了姻亲之后,贾政就一直坚持跟林如海联系。离着近的时候,他经常到林如海家里拜访,离着远的时候就坚持通信,不顾自己年龄比人还大几岁,满口尊称“如海兄”,简直就像是个无脑小迷弟。
而林如海为人一向宽厚仁爱,并不因贾政官职不显而看不起他,这也鼓励了贾政愈发跟他亲厚起来,可以说,比起什么妻舅姻亲关系,两个人更像是平辈论交的朋友,很是投契。
再加上不管怎么样,贾政也是在工部任职的京官儿,况且贾家背后还有其他四大家族的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呢,总之这条线肯定不能废了。
跟贾政不同的是,林如海既精通科举要求的那些八股官样文章,又十分擅长处理官场那些人情世故。由此,他还真的以一己之力,把已经式微的林家稳了下来。
他中了探花之后,在翰林院历练了几年,便就被外放去了苏州,又干了几年,也是政绩卓越,不管是在当地民间还是同僚之间,口碑都很好。
此番康师傅南巡,他跟着甄应嘉等接驾伴游,因着汇报事情条理清楚,解决问题干净利落深得康师傅看重。
回京述职之后,果然各项考核指标都十分优秀,就顺理成章升职了。
康师傅钦点兰台寺大夫林如海为巡盐御史,择日离京任职。
林如海有如此大的喜事,那肯定就是要好好庆祝一番的。
再加上他本来也是贾家的姑爷,都到了京城了,没有不来荣国府探访一番的道理。
贾赦、贾政、贾珍等虽然是荣宁二国公之后,但也不过就是些虚职,说是接驾,但原本也不过就是去宫里凑个热闹。既然遇到自家亲戚升职,那肯定不能放过,必须得好生请了回家,沾点儿喜气才行。
林如海因着述职要在宫里多逗留一阵,原本已经提前跟贾政等人告了辞,说好了晚些时候再登门拜访。结果等他出来的时候一看,贾赦、贾政甚至连宁国府的贾珍都一起等着,盛情难却之下,他也只能跟着一起来了。
到了荣国府,早有接风宴摆开,他按着规矩同贾母等人问候,少不得又是一番客套寒暄,嘘寒问暖,间杂着些泪水涟涟。
贾敏是贾母最心爱的小女儿,没想到嫁人之后没多久就随着姑爷林如海远赴姑苏。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能偶尔通个信,母女两个再难见面,说不尽多少想念,贾母也只能看着林如海,多聊些家长里短聊以慰藉了。
好在林如海对于岳家这些亲戚、特别是岳母史老太君十分有耐心,不管贾母问到什么,都细细回复,可以说是相当孝顺了。
贾母扒着林如海问了一阵,知道女儿贾敏一切都好,生下的嫡出一儿一女也都好,激动的心情总算渐渐平复了下来,方笑道:“看我光顾着拉着姑爷说话,都忘了正事儿了。”
因让诸位小辈上前拜见,林如海也一一赠送了礼物不提。
旁的兄弟姐妹们都还正常,轮到贾宝玉的时候,他好死不死又语出惊人:“听说姑姑家有位妹妹,比我小一岁,乃是百花节生的,美得跟百花仙一样,可是真的?”
这话一说,众人又是一番哄堂大笑。
女眷们喜爱贾宝玉生得可爱,将他这痴言痴语当成笑话来听,但男人们却觉得贾宝玉身为世家大族的嫡系子孙,在这么个有贵客的场合这么说话十分不好,有点儿跌份儿。
贾政便就是第一个挂不住面子,起身对着贾宝玉呵斥道:“孽畜,贵客面前没得胡乱说话,一点儿规矩都没有,还不快滚下去,仔细你的皮。”
旁边儿林如海赶忙劝解道:“存周兄息怒,宝玉不过还是个小孩子,都是自家亲戚,童言无忌,碍不着什么。”
他说完,就和蔼地拉着贾宝玉说话,教他“不必害怕,有姑父在,只管想到什么说什么”,又亲切问他几岁了,读什么书等语。
林如海生的本就好看,性格又好,贾宝玉十分受用,便就听话地坐了下来,跟林如海说了好几句话。
这宝玉现年也不过六岁,虽然人极聪明,但是毕竟年纪还小,看眼前这位林姑父模样俊俏、说话也好听,脑子一热就一股脑儿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