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好,朕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将大唐发展得繁荣昌盛。”皇帝龙颜大悦,充满自信地说着。
“好了,我们接下来商议未来五年的发展路线。”李世民接着说道,眼神坚定且充满期待。
“好,下面我们有请户部部长戴胄汇报大唐的人口数量。”
随着李世民的话音落下,朝堂之上变得鸦雀无声,众大臣都把目光投向了戴胄。
这时,只见戴胄从众大臣中稳步走了出来,他神情庄重,拱手说道:“陛下,根据我们年初的统计,大唐百姓一共三百万户,。”。
李世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然后说道:“嗯,你退下。”戴胄应声而退,回到了自已的位置上。
紧接着,李世民又喊道:“下面有请大唐第一研究院院长袁天昊为我们汇报近日他们的科研成果。”
听到这话,袁天昊精神一振,赶忙走出队列,拱手说道:“陛下,我们已经研制出第一代蒸汽机,目前正在不断改良之中,预计再过两三天,第二代就能改良完成。
这一代蒸汽机能够更高效地实现能量转换,为大唐的工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此外,我们已经与大唐第一大学的各位同僚们携手合作,开始着手研制蒸汽纺织机、汽车、火车等先进设备。
相信再过一个月,我们就能研制出第一台样机进行实验。一旦成功,这些发明将极大地推动大唐的经济和社会进步。”
袁天昊的话语充满激情和信心,让在场的众人都为之振奋。李世民听后也是面露喜色,满意地点头称赞道:“甚好!袁爱卿辛苦了,朕对你们的工作非常满意。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大唐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嗯,下面请科技部部长段嘉许汇报。”
段嘉许出列,恭敬地行礼后说道:“启禀陛下,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成功地将大唐第一研究院所提供的蒸汽机与活字印刷术巧妙结合,研制出了一款崭新的蒸汽印刷机。
这款创新设备的印刷效率远超以往!不仅如此,我们还将与大唐第一大学以及大唐第一研究院携手合作,共同探索并研发更多引领时代的科技产品。”
李世民闻听此言,脸上露出满意之色,微微颔首表示认可。紧接着,他开口说道:“嗯,做得很好。接下来,请教育部部长孔颖达汇报相关情况。”
听到皇帝点名,段嘉许退回原位,而孔颖达则迈步而出,向李世民拱手作揖,禀告道:“启禀陛下,现阶段针对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已圆满完成,但我们不会止步于此,而是会持续推进这项事业,进一步从中培养出优秀的中学教师。”
“嗯,很好。”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下面请交通部部长段纶来汇报一下具体情况。”
段纶站起身来,恭敬地向李世民行礼后,开始汇报道:“启禀陛下,经过这段时间的不懈努力与建设,长安城及其周边地区的路面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硬化处理。不仅如此,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的工匠们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的建筑技术,可以出色地完成道路、桥梁、隧道以及铁路等重要工程的建设任务。”
紧接着,其他几个部门的官员也相继进行了简要的工作汇报。待众人发言结束后,李世民环视了一圈殿内的大臣们,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刚才听取了各个部门的报告,那么针对未来五年的发展路线,你们可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或建议?”
正当众人思考之际,房玄龄站了出来,他向李世民拱了拱手,请求道:“陛下,微臣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袁院长,不知是否可行?”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同意,说道:“行,你问吧。”
房玄龄谢过皇帝后,转头看向袁天罡,问道:“多谢陛下!袁院长,我一直对您之前提到的汽车和火车感到十分好奇,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两样东西究竟是何物呢?”
袁天昊面带微笑,语气从容地解释道:“汽车这一神奇造物,与传统的马车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又有所不同。它不再依赖于马匹的牵拉,而是借助强大的蒸汽机提供动力,其速度远超马车。
而火车更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这种大型车辆具备卓越的运载能力,无论是货物还是人员,都可轻松承载。然而,要让它发挥作用,必须依靠坚实的铁轨作为支撑。”
房玄龄听完后,脸上露出醍醐灌顶般的神情,恍然大悟道:“竟然如此!倘若此等神物真的能够问世,必将对我朝的交通运输产生巨大影响,大幅提升其效率啊!”
紧接着,他恭敬地向李世民拱手施礼,并表达了诚挚的谢意:“陛下,微臣已经询问完毕,在此衷心感谢袁院长的悉心解答。”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认可,接着转头看向房玄龄,温和地询问道:“那么,房爱卿对此有何见解或建议呢?”
房玄龄稍作思索,然后回答道:“陛下,臣认为,若想实现汽车和火车的普及,需先规划修建适宜的道路和铁路。此外,还应培训专业的驾驶员和技师,确保行车安全。同时,朝廷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其中,加速其推广。”
“嗯,行,那么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在五年内建立两条纵横交错、贯穿南北和东西的铁路干线,同时要尽最大努力推进公路建设工程。”
“段爱卿,此等重任能否胜任?”
听到皇帝的询问,段纶心中略感惊讶,但他迅速回过神来,恭敬地拱手施礼道:“陛下放心,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必能如期完成任务。”
“嗯,如此甚好。”李世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对段纶的表态表示赞赏。他深知这项计划对于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性,而段纶的自信与决心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