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太阳还在云端旖旎,透出一丝泛红的霞光,大明宫外已渐渐热闹起来。
远处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彷佛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宫墙高大而肃穆,朱红色的宫门紧闭着,门前的铜狮庄重威严,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宫殿的尊严。
大臣们早已来到宫外,他们身着华丽的朝服,手持笏板,静静地站立在那里。有的三两成群,低声交谈着,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有的凝视着宫门,神色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还有的闭着双眼,双手抱胸,似乎在沉思。
他们的表情各异,但都透露出对即将开始的早朝的期待和紧张。突然,人群中传来一阵窃窃私语:
“那几个不是从来没有来过早朝吗?今天为什么来了?”
“不知道啊,陛下不是说有要事宣布吗?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就在这时,钟鼓声响了起来,悠扬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宫廷上空。大臣们开始陆陆续续地向大明宫内走去,他们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显示出他们的自信和从容。
随着大臣们的离去,大明宫外恢复了宁静,只剩下那些守门的士兵依然坚守在自已的岗位上,保卫着这座宫殿的安全。阳光逐渐洒满了整个宫廷,给这里带来了一片光明和温暖。
“陛下到!”
随着内侍尖锐的嗓音响起,朝堂之上原本嘈杂的议论声瞬间消失无踪。群臣们整齐地跪地,齐声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龙行虎步,走上皇位,朗声道:
“各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众臣起身,恭敬地立于两侧。
“嗯,各位爱卿,有事上奏吗?”李世民环视一周,开口问道。
话音未落,便有几位大臣出列,向李世民禀报了几件重要的政务。待他们陈述完毕,李世民微微点头,表示已知晓。
待那几位大臣归位之后,李世民再次开口:“还有事吗?如果没有那么朕将宣布要事。”
众臣面面相觑,皆沉默不语。他们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期待和紧张。
李世民见状,心中明了,于是缓缓说道:“朕今日要讲的,乃是关于朝廷机构的变革。”
此言一出,如投石入水,激起千层浪。众人皆是一惊,脸上露出惊讶之色。随后,一名大臣跨步而出,躬身施礼道:
“陛下,此举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啊。”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沉声道:“朕自然知晓,此次变革并非朕一时冲动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如今朝廷机构繁杂,冗余众多,各部门之间职权不清,推诿扯皮之事时有发生,导致办事效率极为低下。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他顿了一顿,语气变得愈发坚定,“因此,变革已是迫在眉睫。只有破旧立新,方能使我大唐长治久安。”
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起来,议论声此起彼伏。“陛下此举究竟意在何为呢?”有人疑惑地问道。另一人接口道:“依我看啊,陛下这是要大刀阔斧地改革了!”一时间,朝堂之上众说纷纭,人人都在猜测唐太宗的真实意图。
而李世民则站在龙椅前,环顾着四周的大臣们,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坚定。只见他缓缓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朕今日召集你们前来,就是要告诉大家,朕已经下定决心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首先,我们必须精简那些冗余的机构,裁减多余的官员,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同时,我们还要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充实到各级官员队伍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
说到这里,李世民顿了一顿,接着又道:“当然,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力度,对于那些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绝不能姑息迁就!一旦发现,必须严加惩处!”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威严。
大臣们听了李世民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他们知道,这位皇帝是认真的,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好了,如今我来讲述一下中央机构改革的具体内容。”
“第一,保留三省六部制,将作监归入工部,每部的长官称作部长,副官则称为副部长。”
“第二,三省维持原状,各部尚书担任现今的首任部长,将作监与都水监均并入工部,工部副部长由李道君出任,其余各部的副部长由部长推举,交由三省考评,最终由朕审核定夺。”
“第三,国子监改作教育部,孔颖达为首任部长,少府监改作科技部,段嘉许担任部长,军器监改作大唐第一武器研究院,戴骤为首任院长,
鸿胪寺改作外交部,高士林为首任部长,司农寺改作农业部,侯俊宇为首任部长,太仆寺改作交通部,宇文怀为首任部长,其余寺保持不变。”
“第四、各部的下设部门长官由现在的担任者继续留任,但每三年会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每一年进行一次小考核。对于那些未能通过考核的官员,将会被降级处理,让更有能力和才干的人来接替他们的职位。
至于副部级及以下的官员,则由吏部负责考核工作。待考核完成之后,再交由三省进行审核。而部级到三省尚书以下的官员,则由中书省进行考核,最终由朕亲自审核。另外,为了防止有人徇私枉法,朕决定设立一个独立的检察院,任命魏征为首任院长。”
“第五,南部朱雀战区由秦琼担任总长,北部玄武战区由尉迟恭担任总长,东部青龙战区由李靖担任总长,西部白虎战区由程咬金担任总长,中部麒麟战区由李孝恭担任总长,建立中央军事部统领五战区,由朕担任部长,建立军事学校,由兵部负责。”
“另外朕再加一个不是中央机构改革的决定将没有建立功勋的皇族中的郡王降级为县公。”
“嗯,关于中央机构的改革措施大致就是如此了。诸位爱卿是否还有其他需要补充或者建议的地方呢?”
听到李世民的询问,众大臣们纷纷低头沉思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位年迈但精神矍铄的大臣迈步出列,向李世民恭敬地行礼后说道:“陛下圣明无比,此次提出的改革方案实在是精妙至极。
然而,老臣认为,对于新成立的各个部门,应当明确规定它们各自的职责范围,以避免出现权力重叠或者职责疏漏等问题。”
李世民微微一笑,表示对这位老臣意见的认可,并挥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老臣得到鼓励后,接着说道:“此外,人员的选拔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应该制定出严格且合理的标准,广泛招揽天下间的贤能之士,这样才能保证各个部门能够高效地运转起来。”
另一位年轻臣子不甘示弱,上前一步道:“陛下,可否设立监督机制,以防官员贪腐及渎职?”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抹赞赏,“所言极是!御史台当加强监管,严惩不法之徒。”
群臣纷纷附和,献计献策,朝堂之上气氛热烈。
李世民抬手压下众人声音,“诸卿所言皆有理。改革之事关乎国运,须慎之又慎。望诸君齐心协力,共助朕完成此番大业!”
“是,陛下,我等必将竭尽全力支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