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恨二舅母是长辈,老太太又亲自骂了,她反倒不好再说什么,反伤了老太太的脸面。
只是她爹爹声誉也不容这些人败坏,边哭边说:“不知是何人在外败坏我爹爹名声,让二舅母听了误会?要是让我听见了,我拼死也要与她辩一辩。我爹爹忠君爱民,两袖清风,从未徇私,更不敢结党营私。怕是请爹爹上奏请皇上做一回主,还我爹爹清白才好。”
林如海作为御史,督察百官,最忌讳的本就是徇私枉法,结党营私。
作为掌权者,巴不得御史皆为独臣。
众人听林黛玉这话骤然色变,若真让林如海上奏皇上,恐怕他家要落一个诬陷朝廷命官之罪了。
王夫人强忍羞辱,走到贾母身旁,弯腰对着林黛玉道:“好玉儿,怪我糊涂,一时心急,说了这混账话。谁人不知林姑爷人品,哪敢放肆!若我听到这话也少不得与他拼命,用不着你。”
林黛玉连忙起身,说道:“二舅母莫怪我护着爹爹,常言道百善孝为先。我妈早逝,独留我与爹爹相依为命,万万见不得别人往爹爹身上泼脏水。”
这些话她往日不会说出口,只怕别人说她尖牙利嘴,小性刻薄。
后常常读报,却知人活一世没必要怕让别人难受了而让自己憋屈的道理。
贾母听黛玉这话,知道她与自家生分了。暗暗叹气,却无能为力。
此时,宫中李太后、陈太后、魏太妃和几位公主也提起了林如海、林黛玉俩父女。
魏太妃为人仔细,去东厂将众位闺阁报名帖子命人抄录了一份。
既然是为了给几位公主选伴读,万历对此并不介意。
魏太妃拿起名帖一个个看了起来,时不时说上几句话,将人与家世对应起来。
众人少不得说几句闲话。
陈太后说道:“三位阁老家里竟都没有姑娘报上名来。”
李太后说道:“张阁老家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没有,孙女也无。高拱阁老和老妻未有子女,也未纳妾。高仪阁老几代单传,也无姑娘。”
“这样也好。”陈太后说。
三位阁老都是三朝元老,与先帝和皇上感情深厚,若家里送人过来,她们少不得要照顾一二。
而其他官员却没有如此多顾忌了。
魏太妃拿起一张名帖看了起来,疑惑道:“不知为何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林黛玉也在参选之列。莫不是他们拿错了?”
“并非拿错。”李太后说道,“这是皇上特准的。他前日特意告诉了哀家,哀家把这事给忘了。”
“那孩子母亲是荣国府幼女,千娇万宠的长大,哀家记得那时京城里提亲的人踏破荣国府门槛,却不知为何老荣国公让她嫁给了林家。”陈太后感叹道,“可惜是个薄命的,成亲好些年子嗣艰难,好不容易得了一姐儿,她却年纪轻轻就去了,只留下这一个幼女。”
永宁公主听到陈太后感慨,心里也颇不是滋味。
她跟在林黛玉身边,知道黛玉多次为自己无兄弟姐妹而黯然神伤,独自抹泪。
她早将黛玉当场自己妹妹,可惜人鬼殊途。
如今重生了,原想着想个法子早日见黛玉,护着黛玉,但没想到一切与前世截然不同。
一是宫里事情一件接一件,她应接不暇。
二是林如海陪着黛玉一同进京,而荣国府老太太待黛玉爱如珍宝,这些人都是黛玉至亲的人,不是其他人能取代的。
她从不是性急之人,知道黛玉一切都好,也就放下心来。
只是不知魏太妃是真不知皇兄特意恩准黛玉参选,还是装作不知。
当初孙海将她们要去国子监读书的消息传来时,明明提到过林如海得了特准,可见此事并非秘密。
明知故问,不知魏太妃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