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廖化仔细打量起雍闿麾下的这支南中强军。
和朱褒部队的特征类似,益州兵高度具备南中兵种的地域特色。
士兵们不爱用枪,大多数将士手持藤牌和短刀。
和牂牁兵相比,益州兵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衣着更简陋。
益州兵起进攻之后没过多久,汉军将士同样开始冲锋。
两方都是轻步兵,战争迅陷入白热化。
廖化猜中了开头,汉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一度挡住了蛮兵精锐的攻势。
然而,预料中的胶着战况并没有持续太久,汉军在益州兵第二梯队加入战场之前,便溃败了。
汉军主力还能维持大致阵型,朝着东边撤走。
在撤军的过程中,不少汉军和主力分散,被益州兵消灭。
与主力失散的败兵们各自为政,朝着南北两个方向退走,汉军把兵器扔的到处都是。
汉军的表现,印证了战斗力薄弱的说法。
雍闿并没有留下打扫战场,而是组织兵马对汉军主力展开追击。
下达总攻命令的士兵来到了廖化和雍正身边,将士们的任务彻底变了,从破敌变成了追敌。
除了第二梯队的将士们,第三梯队的部队也在同一时间加入到追击中。
益州兵大获全胜,廖化此时再煽动叛乱,很难取得成果。
即使军中产生混乱,已经掌控局势的雍闿,也可以分出兵力进行处置。
尽管如此,煽动士兵叛乱也并非毫无意义。
后方出现问题,益州兵的追击力度必然受到影响,汉军败兵,也可以获得喘息之机,重整队伍。
然而,廖化的身份必然会暴露,这些汉军降兵遭受利用,也会彻底对他失去信任。
思索一番之后,廖化放弃了这个不成熟的临时计划。
倒不是害怕危险,而是廖化决定相信自己的将士,汉军败得这么快,必然有原因。
雍正希望立下战功,所以,将士们动身之后,立即开始强行军。
第二梯队的益州兵不仅追上了雍闿的先行部队,还越了第一梯队的友军,对汉军展开衔尾追杀。
汉军慌不择路,逃到一处山谷面前,短暂停顿之后,汉军将士们退入谷中。
雍正大笑了起来,“我原本还担心敌人有埋伏,会派出骑兵参战,现在可以确信,敌军确实没有准备。”
“这处山谷我曾经来过,只有咱们面前的这一条路可以容纳大军进出山谷,谷里的敌人虽然可以从小路上山,但是,山路崎岖难走,不适合大军通行,而且,逃兵根本没有办法获得补给。”
雍正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表情,“咱们这个时候杀进山谷,无异于瓮中捉鳖。”
雍闿的传令兵再次赶到,命令道“大王要求二位将军带兵守住谷口,防止汉军突围,请将军们做好准备,只等大军一到,我军就会强攻山谷。”
接下命令,送走传令兵之后,雍正却把雍闿的命令抛到了脑后,他兴奋的喊道“传令兵,下令进攻山谷。”
廖化此时能做的,只有为自己的部队争取反应时间,他拦住作势欲走的传令兵,询问雍正“大王已经下达了命令,咱们守住谷口就是大功一件,何必多此一举,贸然入谷呢。”
“既然汉军插翅难飞,咱们需要防备的,仅仅是敌军的突围,避免敌人垂死挣扎,给咱们重创。”
雍正摆摆手,示意廖化不必再劝,“樊兄弟这就不懂了,咱们在山谷外拖延的时间越久,敌人在谷内的备战准备就越充分,此时敌军或许已经意识到谷内没有其他生路,正是士气最低迷的时刻。”
“将士们大败了一场,眼下正是立功赎罪的最好机会,等到主力一到,第一个杀进山谷的功劳,或许就会让他人抢走了。”
雍正前面的解释只是托词,他的目的很纯粹,就是为了立功。
雍正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言语上的不妥,他连忙解释道“只有立下大功,才能扭转将士们在叔父面前的无能印象。”
“樊兄弟,咱们可得主动为叔父分忧啊”
雍正的命令迅传达了下去,益州兵迅展开行动。
留守在谷口的少量汉军迅被益州兵击败,雍正统率将士们夺下了谷口。
雍正忘记了自己的话,夺取了谷口依旧没有半分满足,下令将士们继续突击。
这一次,廖化并没有进行劝阻,他终于现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