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到廖化,雍正立即围了上来,他询问道“你没说漏嘴吧。”
廖化决定实话实说道“大王早已经知道了战斗的详细经过,他并不打算追究将军的战败责任,相反,他叮嘱我,一定辅佐将军管理好降兵。”
“大王希望咱们提前做好准备,担当决战的第二梯队,而且,他希望将军能够从善如流。”
廖化所说并非全是真话,假话中掺杂着真话,雍正无法验证话语的真伪,必然不敢不在乎。
一开始,雍正很慌张,听到后面,他总算长出了一口气,“放心,等到决战开始之后,我一定吸取之前的教训,采用更稳妥的手段指挥战斗。”
为了摆明态度,雍正立即开始“从善如流”,把军务委托给廖化处置。
廖化也乐意在降兵面前增加影响力,他反复进入军中巡视,要求益州兵将士检查武器,摆出全力备战的姿态。
主力正式交手之前,两军的斥候部队率先开始行动,战斗过程很惨烈。
益州兵快完成集结,抵达战场的汉军部队,也越来越多。
汉军达到大概两千人的规模后,廖化终于等来了雍闿的最新将令。
来人公布了雍闿的战术决策。
雍闿的计划并没有出现太大调整,他依旧会采用精兵在前的作战方式。
雍闿将亲自统率嫡系兵马,带领那些投奔自己的蛮族勇士,担任益州兵作战的第一梯队。
雍正和廖化统率的降兵部队,更像是先部队的一个补充。
将士们不需要参与第一轮厮杀,但是,他们要做待命准备。
接到雍闿命令之后,雍正需要在第一时间指挥兵马,杀进战场。
这支部队负责承担扩大战果,或者,接应先锋撤军的责任。
除了前两个梯队,益州兵还安排了第三个梯队。
这支队伍人数也不少,战斗力却堪忧,由那些强征入伍的民兵们构成。
将士们的任务与第二梯队的益州兵类似,但是,他们都战斗经验更少,也更加不可靠,只能作为最后的应急手段。
从传令兵带来的命令上分析,雍闿的战术和思维没有变化,依旧要采用人海战术。
集中全军精锐,实施一点突破,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战术。
一旦益州兵成功在汉军军阵上撕开一道口子,他们就可以挥出兵力优势。
只不过,雍闿战术胜利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保证益州兵拥有强大的局部作战能力,并且可以及时撕破缺口。
如果最精锐的部队没能取得突破,后续的兵力将会越来越弱,胜利的希望也将愈渺茫。
廖化不清楚益州兵的实力,但他相信自己的将士,即使没有自己作阵指挥,这场战斗的胜利,也必然归属汉军。
廖化已经想清楚了击败益州兵的计划。
丁奉苏由二将都是沙场老将,从马大目那里了解了益州兵的虚实之后,他们必然会针对蛮兵的特点进行布防。
汉军挡下益州兵的突击,战事陷入胶着之后,雍闿一定会召集第二梯队的兵马参战。
第二梯队将士抵达前线的时候,就是廖化煽动兵将作乱的时刻。
廖化进行了长期铺垫,长时间给麾下兵将灌输雍闿不值得信赖的思想。
将士们难以对雍闿产生归属和认同,他们甚至还会对益州兵的战友们产生防备心。
时机成熟,廖化振臂一呼,扬言战事出现变故,第二梯队的将士们很可能直接崩溃了。
后方一旦出现麻烦,战况胶着的第一梯队将士的士气会瞬间瓦解,汉军会轻松拿下这场胜利。
如果战况完全按照廖化的计划进行,完全可以他的任务也会到此结束,收尾任务,将交给汉军兵将。
廖化不仅可以功成身退,返回自己的部队,他又可以在乱军中接近,甚至斩杀雍闿。
平定益州郡叛乱之后,剩下的蛮王高定,独木难支,也就更容易应对了。
雍正犯下过大错,他急于戴罪立功,所以,他非常重视雍闿的命令。
雍正亲自前往一线军中,动员兵马进行战斗准备,廖化则来到阵前,骑在马上,俯瞰战场情况。
廖化并没有等待太久,益州兵率先敲响战鼓。
第一梯队将士开始朝汉军快步冲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