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朝暮暮朝朝。他都是那样模糊清晰的存在,是与生俱来的胎记,由生到死,一直存在。光风流月初,新林锦花舒。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春歌)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夏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秋歌)昔别春糙绿,今还墀雪盈。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冬歌)后来流传的这种《子夜四时歌》是《子夜歌》的变曲,以四时景物为衬托。《乐府解题》曰:&ldo;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又有《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皆曲之变也。&rdo;《子夜歌》和《子夜四时歌》是南朝民歌的集大成者,也是古代民歌里情诗一类的翘楚。两者均有南朝辞采艳丽的特点。相比之下《子夜四时歌》更为精致,当中有几篇并有引用典故和前人诗句之处,托名为民歌,实际上出于文士之手或经他们修饰的成分当更多。不过这种精致不妨碍南朝民歌出语天然、明朗而又巧妙的特点。吴歌中的《大子夜歌》(&ldo;大&rdo;是赞美之意)说:&ldo;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rdo;再怎样浓烈,它们仍是民歌的底蕴。栀子花一样的清淡洁白。南朝民歌在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兴起、发展,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从鲍照到齐、梁的文人诗,再到后来宫体诗的兴起,南朝民歌的影响力宛然可见。唐代以后,南朝民歌继续影响着文人的创作。直到清代,历代文人对南朝民歌的模仿剿袭,始终没有断绝过。不过,历代文人学南朝民歌,学的最好也最著名的人还属李白。他的很多短诗,以语言清新自然见长,就是学习南朝民歌的收益。我是最近看了《子夜歌》,才知道《静夜思》竟是脱化于《子夜四时歌》秋歌中&ldo;秋夜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rdo;一篇。至于他的《子夜吴歌》,无论是语言和形式以及立意都明显脱胎于《子夜歌》,不过李白才情高妙,写男女相悦,也有浩然仙气,结果反而比晋女&ldo;子夜&rdo;的《子夜歌》流传更久远,也更著名得多。关于《子夜歌》的作者,晋朝女子&ldo;子夜&rdo;的一切,资料少得非常可怜。我用尽力气去找,也没有结果。想来,她只是一个有才情的吴地女子,温婉、能干、慧黠、多情、多愁善感。或许,子夜只是斑斓星河里的一颗传说,可是我希望她是真的存在过。爱是一种需要不断被人证明的虚妄,就像烟花需要被点燃才能看到辉煌一样。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读到&ldo;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rdo;两句时,对你的思念像碧绿的春水一样涨满了空荡的江。波心盈盈,荡荡无极。却是一秒钟的事。思君令人老,可以是一生,又或者只是一瞬之间,花事了。&ldo;古诗十九首&rdo;里的句子。它是一根针,在一霎那,不,比霎那还要短的换念之间,就戳破了我的心。然后,思念如我身上潋滟的血,涌出来,缠绵如春水。思君令人老,有民歌的朴直。你知道,我素爱词淡意深的句子,它让我想起你的时候,变得毫不费力。&ldo;古诗十九首&rdo;多写游子思妇之情,是一个五言古诗的集结。由南朝昭明太子萧统选编十九首入《昭明文选》。萧统是个有情人,身上不受那么多礼教的桎梏;他亦是个眼明的人,看出这些诗的真好处。由于萧统选择精当,《古诗十九首》也同《文选》一起流传深广,成为公认的&ldo;古诗&rdo;代表作。这组诗大约是东汉后期安、顺、桓、灵四帝年间的作品,虽不是一个人写的,然而先后不过数十年间所作,是一个时代的。这些诗,在魏末晋初的时候,突然非常艳帜地流行起来。西晋的陆机曾经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十四首,总题目就叫《拟古诗》。东晋的陶渊明,也都有学习&ldo;古诗&rdo;手法风格作的《拟古诗》。其实每一种流行都是有原因的,就像弗洛伊德所说,人的每个举动都不是无端的做出。古诗十九首流行的原因,如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滴滴都是凄凉意。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标榜,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ldo;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rdo;。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