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狮子头,阿俏先准备了四份。每份都盛在一只汝窑的白瓷瓷盅里,里面先垫上两颗用原汤烫熟的上海青,然后将狮子头盛在瓷盅里,最上面点上一点蟹黄、一粒枸杞做为装饰。
四盅里有三盅都由阿俏自己送到与归堂去。剩下一盅阿俏却叫小凡端了,拿去阮清瑶住的小楼,“让二小姐也饱一饱口福。她看你拆蟹粉看了一早上,那样子馋得哟”
小凡笑嘻嘻应声去了。阿俏自己则一人托了三只汤盅,小心翼翼地来到与归堂上,将三只汤盅奉上,小声道:“原本若是能炖至晚间,作为晚间席面上的菜式,味道会更好,这时候味未免还是嫌薄了些,且无菜可配,请两位千万见谅。”
她双手一提,将白何两人面前汤盅的盖子一掀,两人都见到里面的清汤与狮子头。
何文山“咦”了一声,伸匙点了点那只狮子头,说:“怎么凹凹凸凸的!”
白先生白了何秘书一眼,笑道:“你以为是炸丸子那!”
说着他抬头向阮正源与阿俏赔情,只说:“我这个机要秘书啊,一向忙得脚不沾地,平时也没什么功夫享用些美食,露怯了,露怯了!”
这“狮子头”之所以得名,也是因为表面凹凸粗糙,看起来犹如雄狮狮首。狮子头用三肥七瘦的石榴籽儿肉丁做成,炖到此时,肥的那部分早已化为无形,只剩瘦肉肉粒的形状,所以表面才会显得凹凹凸凸。但只有这种办法,做出来的狮子头才会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入口滑嫩,清香而味醇懂行的人才明白,这位白先生,看起来该是个极为讲究的老饕。
这时候阿俏与祖父对望一眼,这祖孙俩心知肚明,“白”先生这般口吻,他的真实身份十九就是邻省大帅任伯和只不过他为了隐藏身份,不敢说自己姓“任”,又不好说自己也姓“何”,只能取了中间一个字,说姓“白”。
说话间,白先生已经风卷残云一样,瞬间将汤盅里的狮子头吃去大半。阮老爷子与何文山却还刚刚才动匙。大约这位白先生因是行伍出身,才会养成这样惊人的吃饭速度,旁人无法与他比肩。
阿俏一见他吃完,眼疾手快地往他手边递上了一盅汾酒。白先生二话不说,接了便一扬脖饮下,连声赞好。
“阮小姐,单论你这做蟹粉狮子头的手艺,我平生所见,能与你比肩的,也许就只一二人,更难得的是你这份踏实与坚持。敢问阮小姐,做什么菜最拿手?”
阿俏见问,也不由得一怔:她做什么最拿手?她自己也不大清楚啊!
“可能还是做最常见的那些菜式会比较拿手吧,”阿俏知道这些吃遍天下金贵菜品的老饕,大多推崇返璞归真,喜欢那些最简单、最朴素的菜式。
可是她也不知该说什么,只得胡乱说:“比如那些鸡蛋啦、白菜啦、豆腐啦……”
“那感情好,”白先生认真地开口,“你可愿为我,做一枚完美的煎蛋?”
一枚完美的煎蛋?
这煎蛋如何能够完美?阿俏想:这世上有人喜欢生的,有人喜欢老的,有人喜欢流心蛋,有人喜欢双面煎的,有人喜欢单面煎的……就算是蛋的火候,正巧煎至完美无瑕,可是调起味儿来,有人喜欢撒一小把盐,有人喜欢淋少许酱油,有人喜欢什么都不放……
所以到底怎样,才能算是一枚完美的煎蛋?
阿俏盯着白先生细细打量,却偶尔发现他嘴角向下,有细细的纹路,令他整张面孔显得有些阴鸷:这……该是一个,不那么好糊弄的人。
阿俏想了想,终于应下:“好的,白先生,且让我勉力一试。”
说毕她微微躬身行了一礼,立即转身走了出去了。
白先生当真微微眯了眯眼,那副面相教阮老爷子看在眼里,当真有些阴鸷。老爷子手一颤,手中的瓷勺就掉在了瓷盅里。
白先生立即抬起嘴角微笑,即便如此,他眼里却一点儿笑意也无,而是有些阴沉,开口的时候也显得冷淡:
“这个姑娘,刚才一次捧出了十二种花生,觉得大约能讨好天下九成的口味,她莫非这回也要端十二枚煎蛋上来?”
阮老爷子明白对方的意思,心里也暗暗叫苦不迭,知道这看似简单的煎蛋却能够千变万化,绝非佐酒的花生可以相比。阿俏这次连问也没问一声,看起来,的确是,托大了。
岂料这时候,与归堂门外响起了好几人的脚步声,侧门一开,阮家的仆佣鱼贯而入,支起一只架子,架子上则放着一只小巧的铁簸箕,簸箕里盛着生好的炭,那铁簸箕上方,则方方正正地摆着一只磨得光可鉴人的铁板,底下的炭一但燃着,这铁板便渐渐发热,上面只要再淋少许清油,立即就能在上面煎蛋。
阿俏自己,则带来一小钵新鲜的鸡蛋进来。跟在她身后的小凡,则稳稳地托着一只大托盘,托盘里盛着各式各样的调味料,盐、油、酱油等物都历历在列。
见那铁板已经被灼热,阿俏伸手在铁板上方试了试温度。
她抬头看向“白先生”,坦然开口:“可以了,白先生,如今我可以大大方方地问了,您想要,怎样的一枚,完美的煎蛋?”
阿俏的言下之意:只要您说的出来,我就能为你做出来。
白先生,也就是邻省大帅任伯和,背着手缓缓起身,眼光不离阿俏的面孔,他一面点头,一面说:“好,好,好”
何文山在旁一抬眼皮,被大帅这样,以连续三个“好”字赞过的厨娘,世上可没有多少。
“你这个答案,我确实是没想到!”任伯和赞许地说,“可见你确实是懂了饮食的真谛。世上本无完美,只是因为考虑到了人,才有了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