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佛号声声,为度有缘人。
直待即将子时,谢玉方离开玉明寺。
方丈相送到门外,低呼佛号。
佛号徐徐,如涟漪回荡四野。
“方丈,那位施主是什么人?”旁边的小沙弥问。
方丈道“那位施主如秋日之霜雾,茫茫然看不清来路,渺渺兮去途灿烂光明,夜里如墨,也犹如明灯。”
小沙弥摸着脑袋,那边离去的人行车队燃着灯火,马蹄声声,在夜里可不就是亮的吗?
方丈说了跟没说一样啊!
车行下山。
队伍停下来。
前面同样一簇队伍等候,风灯之上正就是“王”字。
“谢大人。”
“王大人。”
两厢车马客套的寒暄问了几句彼此都可还好,谢玉以晚辈之态上了王观的车马。
王观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俊美,器宇不凡,官威自生,又是面色憔悴的同级官员,心头复杂的像是缠着百节的绕丝。
他那个侄女的心思,王观不是不知道。
这位谢大人本事大,早在微末时,他就有心想要自家的女儿亲上加亲,可显然人家谢大人看不上,宛如又是太过出色,只能维持着王姜两家的衣带。
可宛如侄女懂事安心,世子太不懂事了。
如今儿子在牢里,侄女也死了,他还是要来见一见谢玉。
“世子被王爷带走了。”
不得不说王观大人的头一句话就让谢玉在意。
王观给谢玉倒了杯茶,继续道“今儿来时,本官与王爷只见了一面,也没能说上什么。至于通儿,国法难容,错就是错,本官来找谢大人也并非为求情。”
“东阳城有本官在,谢大人固可放心,只是军中事务还要谢大人多多上心,逐飞戎于大炎国土之外,是先皇所念,也是百姓所愿。”
王观长长稽。
都是二品官,谢玉也能受。
只是谢玉也听明白了原来大元帅王爷走的时候还是给她安排了活儿,且王观还真不知道圣旨的事情。
“此本应当之举。”
谢玉道,眼眸垂落看着面前的泛着点点香气的清茶,再看向犹如棋盘的桌面,自然想到了面前这位王观大人的来日择决。
那时候王观有迟疑选择的时间,这次未必有。
杯中清茶饮尽,谢玉自然给王观和自己各倒清盏。
“若此刻谢玉与大人只是寻常百姓,却是不知道王先生以为新帝如何?”谢玉问。
王观捋着胡子的手抖了下,差点儿没拽下来几根胡子。
谢大人是在京都就听说了什么?
可这话问的又是有些交浅言深了啊!
是想和王家交好?
王家可是差点儿杀了他啊,不,是因为宛如。
王观摸着杯子边沿的热度,耳边车辙声声滚动,亦如这人世滚滚。
“话出我口,不入六耳。”王观道。
“当然。”谢玉道。
王观低声“我以为太子不成。”
“若是天下太平,太子上位,大炎即便有些颠簸也无大碍,可如今天下大乱,怕是维持不了多久。”
王观这话可谓是危言。
但也是肺腑实言。
谢玉道“皇上睿智,不会看不到。”
王观眼中乍然精光,果然有事!
他就奇怪为何抵报上只提了新皇即位,连个辅政大臣都没有。
“谢大人可是知道些什么?”王观急问。
谢玉道“在京都时皇上召见过我几次,并未提及新皇后继,再者我来时皇上尚还清醒。”也就是说她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