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皇城中不论建筑也好、景区也好,它们的功能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于皇帝和皇宫。在皇城中的所有的重点建筑都深深的带有这一特色。
从高处俯瞰,你就会现它不论建筑的形式、规制和格局都与紫禁城相映成趣,浑然一体。虽然今天的它们早已变为寻常百姓的休闲游乐之所,但在昔日的皇城中它们却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们就是旧时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和祭祀社稷神的社稷坛,它们的存在象征着族权与神权对皇权的拱卫。
夏旭走在皇城内。
他一边感受着皇城的氛围,一边欣赏这东隋国的皇城规模!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这里没有真正的龙脉!
既然没有真正的龙脉,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东隋国,早晚要完蛋的!
太庙享殿,大殿、寝殿,二殿、祧庙,三殿为庙中主要建筑。大殿对面为大戟门,门外有玉带河,河上有桥吴座,再南为五色琉璃门,门外还有宰牲房、治牲房、井亭等建筑。
陪同夏旭的猛虎骑士团官员,逐一为夏旭介绍他们皇城的伟大!
社稷坛是皇帝祭祀社稷神之处。“社“和“稷“是两位传说中的神,分别掌管土地和五谷。
其旧址是万寿兴国寺。
后来沿袭明制,并对社稷坛进行了多次修缮。
社稷坛坐南朝北,成正方形,通高四尺,分为两层,上层方五丈,二层方五丈三尺,四面出陛,各四级,坛四面设汉白玉的棂星门。
坛上五色土,中黄、东青、南赤、西白、北黑象征全国土地,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坛北有拜殿,也称祭殿或享殿!
皇史宬主殿整个建筑为砖石结构,殿内屋顶没有梁、柱,又称“无梁殿“。
主殿殿墙厚达六米,室内温度较为恒定,在南北两面墙上开石窗,可使空气对流。
主殿内砌有两米多高的汉白玉石座,上面放置着一百余个鎏金雕龙的铜皮樟木柜,这就是“金匮“。由于“金匮石室“奇特建筑,具有防火、防潮,也防蛀虫的特点,再加上历代精心保藏!
在皇城的基本格局上并未做大的改变,只是对其中的主体建筑进行了多次维修和改建。
皇城历经明清两代五六百年的雨雨风风,数十朝帝王建设经营才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因其庞大的建设规模和高的建筑技艺,成为了唯一保存完好的封建皇城,也是全大6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建筑群!
皇城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方形。
为了举行各种重大活动的需要,在皇城的正南方建设者特别规划了一座T字型的宫廷广场,称“千步廊”。
皇城的西南方还缺少一角。缺角的原因众说纷纭,得到认同最多的一种说法认为皇城的西南角上是金代古刹庆寿寺!
皇城中除了高大雄伟的宫殿建筑和祭祀设施外,还有一大部分是供帝后游幸娱乐的皇家园林即御苑。
西苑三海和景山就是皇城中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西苑三海是北海、中海和南海的总称,位于是一片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皇家园林建筑群。
其整体规划属“一池三山“的布局,即传说中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瀛州)之体现。
西苑三海总面积两千五百余亩,水面近一千三百亩,园内水面宽广、景色万千,建有琼华岛、瀛台、水云榭、丰泽园、紫光阁、静心斋等多处景点,古人曾称赞此地“在京城夙称名胜”,“风物胜于圆明”。
因此地与紫禁城近在咫尺,是昔日帝王重要的赏景、游宴之地。西苑三海作为皇家园林的历史十分久远。
千古时代统制者就曾在此建设行宫。
大高玄殿坐北朝南,大门外原有牌坊三座、习礼亭两座,均于解放后扩展街道时拆除。
大高玄殿内有大高玄门、大高玄殿、雷坛、乾元阁等重点建筑,现基本保持原有风貌。
在皇城中除了分布有皇家宫殿、御苑、坛庙外,还有许多供奉宫廷日常生活的衙署、御库和作坊等机构,如现位于东城区的磁器库胡同、缎库胡同就是当年御库的旧址。
此外还有西城区的会计司、惜薪司等衙署旧址!
地安门附近的油漆作等皇家作坊旧址等等。
这些机构大都是低矮的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式建筑。
从高空远望,青砖灰瓦与金碧辉煌相互应衬,构成了昔日皇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皇城中还有东西两条水系,合会于皇城之东南角。
西支即金水河水系,由地安门外西步梁桥入皇城,注入西苑三海。
其有两条分支
北由北海内先蚕坛之东出苑墙,再经板桥及景山西门,环绕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紫禁城外的筒子河,在紫禁城太和门前和太庙内流过的内金水河也是此河的一支。
南由南海之东,出苑墙,经织女桥,再由安门前外金水桥下流过,又经长安左门之北菖蒲河,与紫禁城中的内金水河汇合,过飞虹桥,至皇城东南隅,与东支汇合,再向南汇入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