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因为周王室权威衰弱,诸侯坐大,加上礼制崩坏,国力日下。”
“没错,西周末期,由于外族侵扰被迫东迁,形成了春秋战国的局面。周王朝的衰败,一方面是自身实力下滑,对诸侯管控力减弱,另一方面则是东迁导致诸侯关系重组,从而进入了‘礼崩乐坏’的时代。
尽管对于统治阶层而言是礼乐秩序的崩溃,但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却是一次身心解放的机会,小地主阶层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这些人虽被称为‘小人’,但并不包括自由民和奴隶。
接下来百家争鸣,诸侯纷争不休。
儒法道墨四大流派为主的学术论战与游说活动进入高潮,在春秋晚期,各家的集大成者接踵而至,成为我们今天尊崇研习的圣贤。
我大秦采纳了法家学说,并结合国情特点,强化军力,兴修水利,最终终结周朝绵延八百年的江山,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
此刻,正是我大秦一展宏图、实现天下归一之时。”
“妙哉!说得太好了,确实到了我大秦统一寰宇的关键时刻。”
嬴政深感赞同,这些话语正中他心怀。
“辰儿,你再深入解释一下何为外儒内法。”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述:以外在儒家伦理规范构建社会秩序和统治合法性,以内在法家手段稳固中央集权统治及权威。”
“儒家奠定思想等级,法家保障统治地位。”
嬴政豁然开朗。
“好!太好了!辰儿你说得太好了!哈哈!”
嬴政再次畅快大笑,赵辰无疑是下一任秦王的最佳人选,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孩子,儒家崇尚仁政,常寄希望于以同情心教化罪犯,认为人能自觉认识到错误,良心现而后改过自新。
然而现实却是,这种做法不仅未能促使人们自觉提升道德水准,反而导致人人无视法律,借儒家道德之名掩盖自己的罪行,这正是周王朝衰败的根本原因。
相较之下,法家主张,若罪犯不尊重他人权益,侵犯他人利益,则无需对其权益有所顾忌,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便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不对别人给予尊重,就没有理由要求别人尊重你。
因此,犯罪行为必须受到惩罚,这是‘公正’原则的具体体现。
但并非所有犯罪都应当严刑峻法对待,有些情况确有情有可原之处,这时就需要引入儒家理念。法治无情却也需容情,法律虽高于人情,却不能脱离人情。
如此看来,外儒内法,恰是我大秦今后的治国方略,也是未来国家治理的核心理念。当然,这一理念也要随国情变化不断调整相应的法律制度。”
“辰儿,有时孤真的怀疑你是否只有三岁孩童的心智?很多道理孤在这个年纪时可是不曾悟透。
既然如此,你如何看待当今法家理论以及我大秦的法制现状呢?会不会觉得过于严厉了?
扶苏还有那些儒生们都认为我大秦律法太过苛刻,对百姓束缚过重,六国更是诬蔑我大秦为暴秦,令六国民众畏如猛虎。”
“此乃儒家虚妄之言!不过是六国为了维持自身统治罢了。”
嬴政:…………………………
要不要这么直接?
不过这形容倒也贴切。
“父皇,一个文明先进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该国的民众对于法律的认知程度有多高。
妇孺皆能颂商君之法!
儒家所指的恐怕是这个层面,但实则是儒家的一贯伎俩。自从商鞅变法以来,我大秦逐渐成为一个法律公开、法制严明的国家,相较于其他六国,大秦的文明已经遥遥领先。
倘若真正采用儒家思想治国,那么国家将会因为缺乏法治精神,沦为彻底的‘人治’而非‘法治’国度。
然而,如果我大秦制定了法律却不严格执行,同样会堕入人治的境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先,执法不公,这是大忌,一旦法律失去平等性,百姓如何能够信服?谁还会把它当回事?如今六国内部生的诸多事情足以证明,许多法律在权势面前如同废纸一般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