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面前仪表堂堂,熟人面前就放飞自我。
就比如现在。
自幼聪慧、辈分上应该称呼诸葛攀一声侄儿的六岁诸葛瞻,反而成了诸葛攀的跟屁虫。
哥前哥后的跟着。
听得黄月英和关凤都想拿藤条抽人了。
诸葛乔对此却是不以为意,还用“长兄如父”来安抚黄月英和关凤。
一个是诸葛乔的弟弟,一个是诸葛乔的儿子。
用长兄如父来解释,诸葛瞻喊诸葛攀“兄长”貌似也是合理的。
跟黄月英聊了些家常后,诸葛乔来到了书房。
书房中。
诸葛亮正埋头处理公务。
“阿父,阿斗准了你三天假,你何必在家还如此辛劳。”诸葛乔将枣糕放在诸葛亮身边,然后惬意的躺在了书房的摇椅上。
诸葛亮抬头看向诸葛乔:“伯松,你应该改口了。陛下已经登基,不可再唤其小名了。”
诸葛乔不以为意:“我若在私底下还喊阿斗陛下,阿斗反而会担心我在疏远他。”
“虽说帝王多为孤家寡人,但我不希望阿斗变成孤家寡人。”
“昨日我见阿斗时,阿斗还向我哭委屈,说阿父你好几年都没喊‘阿斗’了,总是陛下陛下的。”
“阿父啊,你现在是阿斗的‘相父’,不要太生分了。”
“阿斗在朝堂上是皇帝,可在私底下还是个孩子。”
诸葛亮扶额:“陛下的长子都六岁了,陛下若是孩子,陛下的长子又是什么?”
诸葛乔不假思索:“陛下的长子,自然就是小孩子咯。”
话音刚落,一卷竹简砸向诸葛乔。
诸葛乔眼疾手快,连忙抓住:“阿父,不用这么狠吧!”
诸葛亮斥道:“没个正形!”
诸葛乔笑嘻嘻的甩开竹简,咦了一声:“阿斗这是,要让我当大将军?”
“岳丈还在,让我当大将军,这有些不太合适吧。”
诸葛亮瞪了诸葛乔一眼:“有什么不合适?这大将军你不当,谁能当?”
“自云长卸任后,大将军一职就一直空缺。”
“如今黄河以南皆为汉土,你也该上朝了。”
诸葛乔将竹简一合,起身放回:“我还是继续当我的辅汉大将军吧。”
“朝中有阿父就够了,我还是更喜欢统兵在外。”
“伪魏未灭,誓不还朝!”
诸葛亮盯着诸葛乔:“你不还朝,谁替我分担军政诸事务?”
“若你肯替我分担,我又何至于放假了还要在书房批阅?”
诸葛乔肃容:“阿父,你这话就不对了。”
“善政者,要会分权。”
“你瞧我,哪怕我游山玩水,也不会影响我的军务。”
诸葛亮再次扶额:“就你理由多。”
闲聊一阵。
诸葛亮将手中的公文放下,起身来到棋桌:“来,跟我对弈一局。”
诸葛乔眼皮一垮:“阿父,不要总是在我这臭棋篓子身上找胜利的快感啊。”
下一刻,诸葛乔头一缩,躲过了诸葛亮手中的羽扇。
“适才戏言,阿父勿怪!”
黑白子落下。
诸葛亮的眼神也逐渐变得严肃。
“伯松,你费尽心思,将兖豫徐扬的世家豪族驱赶去黄河以北,莫不是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前朝以来的世家豪族尾大不掉的问题吗?”
诸葛亮一针见血的道出了诸葛乔这几年的谋划。
见诸葛亮提到世家,诸葛乔也收起了戏谑:“阿父认为,此事不妥吗?”
诸葛亮摇头:“若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前朝留下的遗祸,自然是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