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的眼中流露担心:“丞相,父皇年过六旬了,倘若——”
对此。
诸葛亮亦有同感。
只是刘备的执拗是诸葛亮劝不了的。
更何况。
如今跟着刘备想要北伐的,都是军中宿将。
不论是关羽还是张飞,谁都不会放弃北伐。
什么?
刘关张老了?
这话哪怕是诸葛亮都不敢当着刘关张三人这么说!
“陛下心在中原,劝是劝不了的。”
“太子唯一能做的,就是替陛下准备好粮草军械,替陛下稳住后方,莫要让陛下在前线功亏一篑。”
诸葛亮的话,让刘禅不由长叹。
刘备决定的事,谁也劝不了。
更重要的是,刘备让刘禅监国,本就有让刘禅去说服朝中文武的意图。
换而言之。
刘备是将北伐之外的事,全都抛之脑后,眼不见心不烦。
反对北伐?
去找太子去!
明面上,刘备是镇国大将军,要听监国太子的!
私底下,刘禅得听刘备的。
这就等于,刘备让刘禅面对了朝中文武的反对,还要让刘禅去说服朝中文武支持北伐。
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和刘禅,都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明日朝会,丞相可要助我。”刘禅扶额。
想说服朝中文武,凭刘禅的口才是远远不够的。
讲事实摆道理,得靠诸葛亮;怼人,还是得靠诸葛亮。
诸葛亮点头应诺。
跟刘禅打配合,不是一回两回了。
要镇住朝中文武,刘禅和诸葛亮都得相互配合才行。
比起在成都监国的时候,刘禅现在要权衡的太多了。
除非刘禅想当专制独裁的暴君,否则这国事始终得跟群臣商议和权衡的。
有诸葛亮相助,再有荆州大捷,刘禅在朝会中遇到的反对声音并不多,很快就稳定了局势。
曹丕病重,孙权又被打爆了,此时不北伐,更待何时?
刘备誓师北伐的情报,很快就传到了邺城。
曹叡紧急召见了司马懿、陈群、刘晔、曹真等文武商议。
在这之前。
曹叡就得到了孙权被打残的情报,当即就飞马传书满宠驻兵寿春,又令满宠进攻合肥。
朱桓怒骂曹叡背盟,却遭到满宠反讽。
由于合肥的兵是诸葛恪的私兵,对朱桓夺兵权本就不满,一个个对朱桓的命令都是阳奉阴违,士气全无。
在守了三日后,合肥就被满宠拿下,气得朱桓只能放弃合肥。
孙权还因此气得吐血。
打合肥打了几十年,最后还是曹丕主动让出合肥才得到。
结果合肥三天就被满宠拿下了?
比起曹丕的优柔寡断,曹叡在军师上的决断更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