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窦太后这种瞎搞的方式连他们自己家人都看过去了。
窦太后的侄子,也是他们窦家在朝堂上的掌舵人窦婴,就脑子很清楚的去劝窦太后:汉法都是传长子长孙的,哪有搞兄终弟及的?
窦太后很不高兴,于是把侄子窦婴,从允许进出宫中的名单上给划掉了。
以后窦婴进宫都得提前打报告申请,大冤种了属于是。
窦婴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但刘彻听到他这个表叔父曾经这样表态过,还是感慨道:“魏其侯真乃忠厚之臣也!”
景帝一看这不行啊,于是赶紧把自己的长子刘荣拉出来,封为太子,省的老太太一天天想东想西的。顺便,把第十个儿子、刚四岁的刘彻立为胶东王,作为备份。
但是,他只是立了太子,而没有把刘荣的生母栗姬顺便立为皇后。
况且,立太子的同时,景帝越过了老二到老九,只封了老十刘彻为王爵。
刘邦:懂了,这个刘彻就是汉武帝是吧。
刘启这个孙子能生啊,居然生了十四个儿子。
主要是,景帝其实不是多满意刘荣,而是先拉他出来占个位置,而且当时景帝还没开始着手废后。
更重要的是,刘荣的生母栗姬,是个没有脑子的美丽废物。
刘启在上次天幕之后,就着手处理了所谓的“七国之乱”,窦婴与周亚夫等人对于晁错依旧活跃在朝堂还是很不满。奈何有天幕压在前面,他们也不敢表现的太过分。
现在叛乱已平,正在处理善后事宜,没想到天幕居然再次出现了。
栗姬生的十分美丽,刘启早年当太子时很宠爱她,和她一起生了三个儿子,所以栗姬在刘启后宫中的地位是很稳固的。
但是吧(),她后面做的事情能看出来‰()_[((),这个栗姬的智商情商确实不太高。
有一次,刘启生病了。人在生病的时候,情绪都比较脆弱,很容易emo。刘启当时就很丧,想着太子都立了,就把栗姬叫过来,打算好好嘱托一番。
“我这次要是熬不过去了,你就好好当个皇太后,替我善待其他嫔妃子嗣,照顾这一家子。”
栗姬她,没有答应。
刘启:……不是吧?
他知道栗姬确实……但是,难道是想趁机把他给气死然后直接当皇太后?
也不至于用这种手段吧。
姐妹们,栗姬不仅没答应,还对那些嫔妃口出恶言。
咱就是说,装也装的贤惠一点,先糊弄过去嘛。
但栗姬就很头铁。
刘启听得心都凉了。他还活着呢,栗姬都敢这么狂妄,要是他真死了,那栗姬还不得学吕后折磨戚夫人母子俩那样?所以景帝大概从那时候就在心里给栗姬母子判死刑了。
景帝六年,在处理完七国之乱和后续的分割诸侯国,以及各种犒赏后,刘启再朝野的声望达到了新的高度。他终于能够没有阻碍的先废薄皇后,再废太子刘荣,然后开始自己想要的布局。
结果,窦太后又跳出来了。
汉武帝的中朝官们虽然一个个都低着头,但是耳朵可都竖着呢。
毕竟,谁不爱八卦呢?
现在他们才知道,先帝栗姬竟然说过这样的话,真是个蠢女人。
窦太后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一门心思的想把梁王刘武立为皇太弟。况且之前的七国之乱里,是梁王顶在前面,缠住了吴楚联军,消耗叛军的气势,有泼天之功啊!
这又有血缘又有能力,不比你那些才几岁、十几岁的儿子们可靠?
这一次,是景帝的另一个近臣袁盎出手了。
袁盎问窦太后:“太后您想立梁王,请问将来梁王过世后,又该立谁?”
窦太后不假思索:“当然将皇位还给皇帝的儿子了。”
袁盎大声说道:“那梁王的儿子呢?他们愿意吗?两家的后代必然会为皇位打起来。”
窦太后被问住了。
然后袁盎趁热打铁:“您老说‘殷道亲亲’,您可知殷商的后人宋宣公,就是因为将王位传给弟弟,弟弟死后想把王位还给哥哥的儿子,结果自己的儿子不干,两家五代人相残相杀,把宋国折腾散了架子。”
这个“五代人相残相杀”,让窦太后沉默了。
刘武就此正式和储位无缘。
那刘武能甘心?于是他派了刺客去刺杀这个袁盎。
还不是一次两次,是连续派了十几波刺客啊!不弄死袁盎誓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