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吉林小说>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第 59 章 明末下完

第 59 章 明末下完(第2页)

在明末,中国已经恢复了宽袍博袖的旧制,这些红缨翻檐帽、红缨笠子、折角襟的圆领袍、甚至穿着在圆领袍之外的短袖对襟衣等服饰基本已经消失了,百姓不再穿这些制式的衣服,自然也不认可它们是汉家衣冠。

朱元璋很欣慰,他点点头道:“自该如此。”

但满洲服饰不同。

当初蒙古被打回漠北老家之后,再也不能随意享受那些丝绸锦缎,也没有了心灵手巧的织工绣娘给他们做衣服,自然无法维持元朝繁复华美的衣冠。

所以明末时的蒙古服装,受制于草原蒙古社会较落后的生产力,在裁剪上大为简约,衣料也恢复到宋时“氊毳革”的旧貌,和元朝大不相同。

明代萧大亨所著《夷俗记》记载蒙古帽衣:“今观诸夷,皆祝发而右衽也。其人自幼至老,发皆削去,独存脑后寸许为一小辫,余发稍长即剪之。唯冬月不剪,贵其暖也。。。。。。其帽如我大帽,而制特小,仅可以覆额……制以毡,或以皮,或以麦草为辫,绕而成之,如南方农人之麦笠然。。。。。。衣以皮为之。近奉

贡惟谨,我恒赐之金段文绮,故其部夷亦或有衣锦服绣者。其酋首愈以为荣也……”

简而言之,就是一朝回到发达前。

自元朝以来,女真逐渐蒙古化,所以满洲衣冠并不是一种原生的“女真衣冠”,反而在最初的时候大致等同明末的蒙古衣冠。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后为了联合蒙古,也经常强调蒙古与女真衣冠骑射类同,所以剃发易服这个政策并没有对蒙古强制执行,就是因为这本来就是儿子学爹啊哈哈哈。

崇祯看向一旁的卢象升,卢象升盯着天幕仔细辨认了一下,回道:“回陛下,确实与现今建奴的发饰颇为类似。”

现在的有些人啊,看到明初胡风没有除尽时的那些衣服,跟最初的满洲服饰有一些相似的款式,就在那里狺狺狂吠,说什么:“这就是汉服本来的发展方向”。

这么能洗地,不去扫大街可惜了。

朱棣很生气,他怒道:“我汉家衣冠巍冠博带,怎么能是那些披发左衽的蛮子能比的。”

朕倒要看看,是谁说这种背祖忘宗的屁话!

其实在带清还没入关的时候,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辽东地区的剃发易服政策就执行的很严格。

原因也很简单。

在辽东的汉人,无论是沦为包衣阿哈——也就是家奴,还是作为普通庶民,在样貌上和他们保持一致,就能在交战的时候让明军分不出来,会被袭击后金地界的明军不分良莠地斩杀。即便逃归明朝一方,也容易被明军士兵以为“投虏”而杀良冒功,被迫依附于后金,断绝复归母国的念想。

杀良冒功,确实是边军讨赏的一种手段,因此辽东的那些汉人甚至更畏惧大明的边军而不是建奴。

这一点,崇祯也是知道的。

只不过……他在此之前连养兵都很艰难,更没办法进行这种深入管理了。

这样的政策能够实行,一方面是因为后金开始处于明朝及其属国的朝鲜包围之下,且明朝不断实行堡垒推进战略,并从海上对后金国土加以袭扰。极大的国防压力让后金长期保持危机感,为了避免“变生于内”,防止治下汉人与明朝联系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因此政策执行态度十分坚决,毫不妥协。

再加上辽东汉人本来就比关内就少得多,又经过努尔哈赤时期的屠杀,即便包含历次入关从内地掳掠的人口,也尚未达到后金管制和约束的能力界限,因此也不担心无法压制由此产生的反抗。

一边听天幕的讲述,崇祯一边翻出了之前记录的地图,发现确实如天幕所说,辽东被山海关、蒙古和朝鲜包围在其中。

朝鲜有多废物看看万历时期的倭乱就知道了,那是一点都指望不上的。还是要靠辽南的东江军,才有可能袭扰建奴的后方!

崇祯本来想让卢象升抄了张家堡之后拱卫京畿地区,毕竟天幕已经说了,建奴会有五次叩边来劫掠。然后让孙传庭去治理那些民变。记得天幕说过,闯王高迎祥就是孙传庭擒获的,李自成被堵

在山峡也靠他的策略。

但现在……崇祯有些犹豫,他在考虑要不要让孙传庭去重建东江军,先全力对付这些建奴!

但是入关之后就没那么简单了。

事实上,不仅是带清,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极其看重衣冠制度。而我带清需要统治大量与己衣冠形式不同的民众,所以更加具有高度敏感性。

带清刚入关的时候,多尔衮就曾质问冯铨等人“到底是念你旧主”,并说“比如封赏如今亲王,你们未必谢”。而衣冠发式这种高度敏感性的形式,也就被带清视为区别明朝与清朝的重要制度,因此在清廷重下剃发令的过程中,才会不断强调“明制”与“本朝制度”。

朱元璋问向刘基:“爱卿有何看法?”

刘伯温起身拱手道:“陛下,臣读史书,发现金朝在占领中原后,也出过类似剃发易服的政策,也是民变四起。只不过那时的南宋尚且有北伐的斗志,在江南虎视眈眈,金朝为了安抚民众,所以取消了。之后金朝迅速腐化,蒙古猛然崛起,金朝再也没机会实施了。”

朱元璋点点头,表示受教。

他也要严厉执行去胡风的政策才行。

崇祯十七年的五月初二,也就是李自成的永昌元年、带清的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北京,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薙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要求其治下所有内地州县全部实行剃发易服。

可以看到,清军入关后,最初的剃发易服政策与入关前并无不同,以是否剃发为判别叛逆的标识,显见对不剃发者极度不信任。

然而关内的百姓对此反应极其激烈,如京东三河民众就起事反对剃发。

本来明末朝廷烂成这个样子了,百姓对谁当皇帝都无所谓,从百姓到士绅都不想伺候他们老朱家,觉得谁来都比这土鳖暴发户强,所以闯王来了他们跪迎,李自成跑了,他们又对辽东建奴望风而降,只希望能结束战乱,踏踏实实过日子。

结果一听说要剃发易服,大家伙全都气势汹汹——变成建奴那副鬼样子,死了下葬都没脸入祖坟啊!所以一开始投降的北地汉人开始不停的反抗。北京城的那些大臣也在不停的上奏,找各种理由劝阻多尔衮这位摄政王。

这些扑不灭的民变和朝廷反对的风向,迫使多尔衮在仅仅二十多天后,也就是五月二十四日下令暂缓剃发。

另一边的朱高炽也给自己的老爹科普了一番金朝的操作,朱棣听天幕上的满清,愣住了:“竟然能如此相像?”

而且当时清军入关并非凭借自身实力击败明朝。

即便在松锦之役消灭明军九边十余万主力之后,清军依旧在崇祯十六年败于宁远,对于攻克山海雄关,一劳永逸的进踞关内并无把握。

直到听闻东征的李自成大顺军攻陷北京,灭了大明,连崇祯都自挂老歪脖子树的时候,清廷上下才大为震动,急忙倾全国之兵与之争雄,并在反对大顺政权革命政策的吴三桂以及华北缙绅的支持下,打着“为崇祯复仇”的旗号才

得以在一片石击败大顺军,轻松进占河北、山东。

对,大家没听错,带清入关,打的是“为崇祯报仇”。

书友推荐:四合院中的路人婚色糙汉,顶级村医被嫡姐换亲之后苏霞老王夜泳正义的使命医生我还有救吗封神:开局一个凤凰分身玻璃灯无敌六皇子龙王令青云之驭娇红人重生知青:我的火红年代少妇的沉沦于青天人图谱混沌剑神和大叔奔现后直男宿主被反派强制爱了
书友收藏:影视那些年我们的意难平淫乱小镇挥洒校园嫂子:我真不是傻子了桌边[校园]苏璎盛敬锋浪漫时光少妇的沉沦小知青太彪悍,京院荣少他超爱玄幻:老婆女帝,萌娃大闹九州全民:天赋长生,我出卖寿命成神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下雨天一品红人系统赋予我长生,却忘记赐我不老NBA:开局交易麦迪,震惊联盟七里香叶凡唐若雪风水之王花开百年、:开局活吞黑曼巴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