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总负责人,搭配一个助理。
戏里演员们要用的道具有一个戏用道具组长负责,再加三个组员。
陈设道具也有组长,再加五个组员。
因为陈设比较多嘛!
加上木工漆工。
就是这些人手。
这部戏没有很复杂的需要繁琐搭景的地方,不像《扬名立万》的置景那么麻烦。
置景人员不用太多。
组长加上漆焊雕模,再加五个帮工。
暂定十人够了。
道具置景可以相互借调。
完全可以确保影片质量。
够用相互帮忙。
不够可以再招。
至于薪资水平,姜元宝扫一眼,没太关注,按照资历、经验和技术的不同,基本上就是五六千到一万多的水平,有专业技术的肯定过万了,组长级别过两万。
没什么可说的。
市价就是这样。
录音组三个人。
别看人数很少,但这个组很贵。
录音师加两个举杆助理,或者叫话筒员文雅一点。
技术工种的薪水都很高。
录音师的月薪能有三万,工作很需要技术,而且确实非常麻烦。
助理薪水也过两万。
要求有熟练的经验。
新手可不值这个价。
总出错误影响拍摄不行。
出错多了肯定就开除了。
举杆确实需要技术,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既要距离演员足够近,但又不能影响拍摄。
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干。
好的话筒员看一眼监视器就知道话筒最低下到什么位置是极限。为了不穿帮而把话筒举得很高是不专业不负责,录出来的东西永远是废的。
这个工种需要极限操作,很可能画面外高一点就能看见话筒了。
没技术办不到。
话筒员是录音师的耳朵。
没有好话筒员,录音师也抓瞎,录什么呀?
而且举一天杆很累。
这是个体力活,需要强大的意志力。
比如大全景放五米长杆,再加上人物运动,如果镜头稍长一点,手都要累断了。这期间话筒员手上不能有任何动作,因为手指的每一个动作导致摩擦震动都会清晰传入录音机。现在是有无线,但无线不能收到环境音,同时频响范围也很有限,不如吊杆话筒录制的声音品质高。
可以想象举杆会有多累。
所以人家薪酬高没问题。
姜元宝很明白,不会觉得举杆轻松。
有些工作就是看着简单,但太累了。
现场剪辑肯定要有一个。
当天或者次日要提供粗切素材给导演看是否符合要求。
小成本片不需要现场编辑小组,不需要二次剪辑。
基本上一次就够了。
导演可以摸清楚了。
为了保证拍摄质量,肯定要有粗剪参考,不然后期出问题不好办。
粗剪的工资一万多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