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自家醜娃自己愛,朱元璋突然覺得,若是他沒弄那麼?多有的沒的,不搞什麼?藩王海禁戶籍之類的,老四這個明太宗,說不定會不遜於唐太宗呢!
【趙匡胤上位後,改革唐朝兵制的想法是沒錯的,軍權收歸中央是時代發展所趨,只?可惜宋朝進行了一次錯誤的試驗,導致問題向一個方向發展了。說起宋朝的問題,大多人立馬就?會反應過來:冗官冗兵。這個總結很精闢,冗便是太多,太臃腫的意思,當?官的和?當?兵的都太多了,花費就?多了,也就?有了冗費的問題,這些問題一環扣一環,致使宋朝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
【說到冗官,這就?讓主?播想起了,因為掉進宋朝官制這個天坑的日夜,簡直是最?慘無人道的折磨。不說咱們這些後人,恐怕宋朝的皇帝和?當?官的都沒有搞清楚,他們到底有多少官,哪些官管哪些事,哪裡出了問題誰負責之類的。而?冗官的目的就?是分權,宋朝官職多的原因,就?是一個事會分成好?幾個人管,而?且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官職,這些事還分為長長久久的事和?臨時有的項目。】
【說到這裡,就?用咱們的老熟人、北宋文學家、改革家、政治家王安石的頭銜,來給大家感受一下:『光祿大夫、行尚書?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上國柱、太原郡開國公、佐理功臣』,這是王安石在同一時期身上的頭銜和?職位,若說是因為王安石過於能幹,皇帝給他的活兒級加倍了,所以官兒也級加倍,還能理解。可是宋朝上下幾乎都是這德性?,仿佛身上沒三五個頭銜官職,都不好?意思見同僚似的。這麼?一串兒頭銜,主?播覺得,相聲界的貫口?來挑戰都得擔心影響到職業生涯。王安石這樣的政治家,咱們不懷疑他能不能分清自己的職責和?工作?範圍,可能保證朝中其他人都記得住?都分得清?】
趙匡胤有點?懷疑人生:啊……這……我真有設立那麼?多官職嗎?有讓一個人擔任那麼?多職務嗎?
嬴政第一次感到困惑:那些官職,看名字看不出他們是做什麼?的。
劉徹倒是有些了解:這法子,跟我那分封制有些血脈相連啊,都是將東西越切越細,越切越細,分攤到每個人的頭上就?少啦!只?是分封制用在權貴身上,當?然是權貴人越多分的越少,可官職不可這般干吧?
李世民想到了另一個問題:若身上有三五個官銜職位,就?得拿三五份俸祿,天幕所說的這位,怕是要拿七份?
李世民想到這裡,忍不住「嘶——」了一聲,要養這麼?多官,可是不小的負擔啊!
朱元璋笑道:「宋雖弱,卻但確實做了不少嘗試與?創,與?元的制以及大明朝廷的建立,提供了不少的經驗。」
趙匡胤有些懵懵的,因為唐那樣一個強盛的王朝,也因各地節度使的不安分,導致分崩離析,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創立宋朝時,他一心想要避免唐所遇到的問題,十分忌憚武將的同時,也十分害怕權力?集中在一人一處,因而?一直在分權。
只?是,後世子孫會將他弄到這種地步,也是他沒想到的。
【王安石的頭銜與?職位,還只?是宋朝冗官一個小小的角度。宋開國時,趙匡胤便改革了科舉制度,科舉制度這個時候才算是真正?的下沉到了普通百姓之中。科舉制從隋創立起,經過了唐的發展,到了宋又進一步完善,參與?考試者,不論貧富,都可參與?,而?且還十分抑制權貴子弟舞弊,採取了糊名制和?謄抄法。如此一來,科舉取士取了不少民間學子,自然要給這些辛辛苦苦考出來的人一個前途,於是當?官的人也越來越多。只?是科舉和?後續的官員考核制度不完善,以種蘿蔔為例,取得蘿蔔有些良莠不齊,但需要都安排位置,蘿蔔坑不夠了,就?得多挖幾個,或者幾個蘿蔔塞一個坑,可有了坑的蘿蔔,雖然會挪坑,但沒有適當?地剔除掉長得不好?的,甚至發爛還影響其他蘿蔔的蘿蔔,這種地之人要管的蘿蔔地可不就?越來越大,而?且要用的肥也越來越多?】
再次聽到科舉之法,嬴政依舊十分心動,明朝那一期講的是考試範圍,他還有些猶豫。這次聽到宋科舉取士竟可以不論貧富,讓嬴政思路更加打開了。他一心想統一小篆為大秦統一文字,卻受到了不小的阻礙,畢竟各國都以自己的文化傳承為榮,並不稀奇。但若以科考為途徑,規定小篆為科考唯一用字,從取小吏開始,想必無數人願意學用小吏,同時也能選出一批能幹小吏出來!
劉徹亦有些心動,宋朝因唐亡於藩鎮割據而?不斷分權,他是理解的,但漢的陰影不僅在各地王室子孫,也在朝中的外戚。自呂氏一族後,漢對皇后娘家都十分防備,若引入其他勢力?,又擔心是驅狼吞虎,虎未死又有狼患。倒是這科舉制,引進來的人,通過考教學識取人,便保證了有一定能力?,從平民中取優秀士子,身後無家族助力?,用起來也放心,哪怕他為官後再培養自己的勢力?,也需要一些時間……
劉徹越想越覺得可行度挺高。
李世民聽到糊名制和?謄抄法,忍不住眼前一亮:「這倒是不錯的法子!科舉之法興起於隋,本是想用來抑制世家大族,不料卻被世家大族利用,通過科舉塞了不少人。若是好?好?操作?一番,不愁世家大族這等疾患解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