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李旻先行一步,要将这个好消息告知王衍。段氏和杨氏两大家族都派遣了士兵迎接王衍入滇,这可是难得的事。不过,到底是去大理还是太和城,李旻还没有想清楚,他决定先将这个好消息当面告知王衍,再由王衍拍板决定。
此时的成都城内已是一片混乱,逃难的百姓、四散的士兵,王衍想在离开成都之前,最后召集一次百官,再次体验一下皇帝的感觉,毕竟他在位的十多年里,很多时候都是在后宫里娱乐。可是,晨钟已经敲了三遍了,除了选定一同南狩的张格、庾传素之外,那些高官大臣们一个个都没有露面,反倒是有些五品官的给事中还在自己的岗位上,这真是:国家安稳,公卿享受;国家有难,匹夫担责。
平常异常平和的王衍此刻也忍不住飙了,平时好吃好喝好招待的狎客们开溜也就罢了,就连朝中的这么多重臣也顾着跑路去了,这让王衍感到了一丝人情的冷暖,当你有钱有权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围着你,当你无权无势的时候,留下来的就是与你最亲的人。眼下,在王衍的心中,这几个最亲近的人,就剩下了张格、庾传素,还有远在云南的李旻了。看着那些还在坚守岗位的给事中们,王衍心中露出一丝感动,他派出宋内侍,想要他们一起随自己南狩。可是刚一开口,那些书呆子们就满口的仁义道德,说什么君王死社稷,誓死也要和蜀地的百姓们在一起。宋内侍知道自己不是这些饱学之士的对手,灰溜溜地逃了回来。王衍听了,也是唏嘘不已。
皇太后徐氏和皇后高氏早就打点好了行礼,兵部侍郎张格也让王府亲军准备好了随时出的准备。此时一切就绪,就等着李旻好消息的东风了。没过多久,不负众望的李旻终于来到了成都,见到了王衍。王衍急匆匆地问道:“李爱卿,大理国的局势如何?可否允许我等入滇?”
李旻看着犹如丧家之犬的王衍,心中不禁起了一丝怜悯之心,当皇帝要逃到他国的地盘去,真是闻所未闻,可是不逃,又有什么办法?李旻望着王衍关切的眼神,回道:“陛下,在臣的一番努力说合之下,云南王和丞相杨干贞、大理段思平均愿意欢迎陛下入滇。”
王衍高兴地点点头,看来李旻的这番出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于是,他高兴地说:“李爱卿外交有功,朕即日就擢升你为礼部尚书,专门负责外交事务。联合各国,复兴我蜀国。”
虽然升了官,李旻却丝毫高兴不起来。将来入了滇,这云南王会允许蜀王保持一个行政班子吗?他这礼部尚书能做多久?还没有想多久,宋内侍的话轻轻地传来,“李尚书,还不谢恩?”
李旻断了念想,高声说道:“谢陛下隆恩!”
王衍点头道:“李爱卿,我等何日动身合适?”
李旻道:“以臣之见,宜早不宜迟,眼下唐军正在来成都的路上,及早离开成都,就多一份生还的把握。”
这正是王衍所想,于是,他说道:“嗯,事不宜迟,朕心意已决,明早就出吧。”
李旻答道:“是!”眼看王衍准备回宫,李旻突然说道:“陛下,臣有一个请求!”
王衍听了,刚刚站起来又坐了下去,问道:“你有什么请求?”
李旻说道:“臣想留守成都,与百姓们共存亡。”
王衍听了,惊讶道:“李尚书忠勇可嘉,可是你若留守成都,何人前去大理交涉,复兴我蜀国?”
李旻说道:“臣是有些不忍心这些百姓们。”
王衍听了,感慨道:“朕又何尝舍得?南狩只是一时之事,李尚书只要做好外交工作,联合各国共抗唐军,复兴我蜀国,也算是有功于蜀地百姓了。”
李旻听了,知道眼下的王衍还离不开自己,没有了自己前去交涉,恐怕入滇之路多有颠簸。于是,他只好说道:“既然如此,臣有几件大事要告诫陛下,希望陛下能够接受。”
王衍此时也算是礼贤下士,说道:“李尚书请讲,朕洗耳恭听。”
李旻毫不犹豫,说道:“一、陛下入滇之后不得再以皇帝自居,应当以客居身份相处,这样才不会引起云南权势人物的反感;二、陛下入滇之后应当事事以复蜀为念,不得贪图享受,乐不思蜀;三、陛下入滇之后应当时刻保持警卫,防止滇人起异心。”
李旻一说完,王衍毫不迟疑地答道:“李尚书所言,朕定当照做。若不能复兴蜀国,朕死后决不入祖庙。”在中国人看来,不入祖庙就意味着是没有祖宗的孤魂,相当于骂人没有爹,这可是想当大的诅咒了。
眼看急得王衍都毒誓了,李旻也不好苦苦相逼,只好接受了王衍的承诺。
第二天一大早,宫内的王衍、徐氏、高氏、两个皇子以及其他的一些皇宫贵戚们,纷纷打点好行装,其中,王衍未出宁的妹妹安康公主和峨眉公主也在南狩的队伍内,安康公主后来嫁给了高季明,成为南平王妃。这些皇室家族们浩浩荡荡的,仿佛出游一般,只有王衍、徐氏、高氏知道,他们这是去逃难。
张格率领着五千御林军,在宫外整齐的等候。这是蜀国最后的武装力量了,他们是蜀军中的精英,各个都经过了残酷的战斗训练。没有了这支部队的保护,王衍即使入了蜀,也难以立足,有了这些御林军,云南王即使有谋害之心,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王衍走出宫门,张格、李旻、庾传素站在前面迎接着王衍,五千御林军整齐有序的站立,还拉起了一段横幅——写的是刘备的名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看着这张横幅,王衍的眼睛湿润了,他回想起了哪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武侯,眼下这三个人,不就是自己的武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