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着贺陛下归来得自由身。”
是啊。
**
奉天殿。
皇帝没有第一时间议瓦剌事,反而从袖中拿出一张系着蝴蝶结的纸卷。
很多朝臣看到这个熟悉的动作,都不由自主颤了一下,想起了中元节那日‘可汗(阎王)大点兵’。
只是这次,系在纸卷上的绸缎是黑色的。
姜离慢悠悠展开,上面是喜宁写给他的主议和,弹劾兵部的‘忠正之士’。
开赏。
“朕得蒙天昭,有修行之缘。”
“今日,朕就亲选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各加封一‘道官’职。”皇帝的语气是矜持而施舍的:“为道官者,来日朕修行之时,可在侧服侍。”
没有人觉得皇帝降下大恩的语气有问题。
这就是了不起的施舍啊——跟宰相门前七品官一样的道理,能在皇帝修行时陪在身边的亲近人,就是了不起的荣耀和脸面,就是这些人在官场上最大的护身符!
来日谁还敢得罪他们?不怕他们陪皇帝修炼时,‘不经意’说起什么不该说的?
这就是天子近人的好处!
这一刻,被授予光荣道官的数位朝臣,忽然就跟喜宁共情了。以前不得不屈膝讨好王振的时候他们也痛恨过,但现在——痛恨王振,理解王振,成为王振。
从此荣华富贵大大的有啊!
真是升官财一条龙的美事。
于是被点到名
字的官员,伏地叩谢恩,忠心耿耿声如洪钟表示愿在陛下修行时,为道童之职,侍奉洒扫!
御座上的皇帝,露出了一点和悦的笑容。
*
皇帝册封什么不知所谓的道官,朝上的重臣们都没有反对:他们要把珍贵的反对机会用到瓦剌事上。
于是,在皇帝不在意的,儿戏似地说起“与瓦剌战事拖得也够久了,既然他们有意和谈,那就这样吧。”当即就有忍耐了良久的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都察院御史李实有言上谏!”
姜离在龙椅上动了动。
并不是所有打工人都不喜欢年终总结大会的,那种卓有业绩等待表彰的肯定喜欢;但那种一点业绩没有倒是错误一大堆员工,当然是觉得度秒如年,恨不得赶紧逃脱。
姜离顶着朱祁镇的身份坐在这里,就是后一种感觉。
举目一看,朝上一大半都是史册上被他御驾送到阎罗殿的人。
剩下一小半,也有许多是在他复位后的天顺朝倒了血霉的,比如眼前站出来的这一位年轻御史——
才调任都察院补缺的李实非常愤怒,不顾上峰邝埜眼色的走了出来。这时候跟瓦剌和谈,当真是臣等正在死战,陛下背刺先降!
“如今势理绝不可和……虏贼奸诈,当绝其使……固守城池,伺机夺还太宗时边关旧地……”
李实正在痛直陈词。
姜离则在逐渐走神。
真是人如其名啊,‘李实’是个实在人。
就是,实在过头了。
史册上,正是他作为大明的使臣,去拜见瓦剌营中的朱祁镇。
然后,一见到朱祁镇,想到岌岌可危的大明,想到无辜阵亡的将士们,李实不由很实在道:陛下从前信任王振这等宦官,以至于国家险些有倾覆之危,如今自己更有北狩蒙尘之难。陛下来日若能归京,当引咎自责!
朱祁镇:……
李实终究是为自己的实话付出了代价。
在太上皇版朱祁镇动夺门之变复位后,哪怕时隔八年也没忘记这位说实话的李实。
当即以李实‘横暴乡里’为罪名,将其罢官斥为民。
同时还不忘给王振立忠碑建忠祠。
对了,也没忘记给旁人‘报恩’,就在刚二次登基的天顺元年二月,朱祁镇还特意派出使者马政等人带着彩币绢帛去瓦剌——将厚礼送给伯颜帖木儿(也先弟)家人,感谢当年在瓦剌时,这一家子对他的照顾!
天顺的朝臣:……服气。
陛下您是不是忘记了,到底为啥才需要人家照顾啊?你不去作死送死,人家何必‘照顾’你!
何况,大明因您而死的无数朝臣将士的家人们抚恤完了吗?
比如换龙袍代乘帝舆引开敌人牺牲的申御史,您有钱给人家遗孤点不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