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兰,在北二条小学,当了3o年语文老师,18年的教导处主任,她最大的毛病也是挑剔,说什么都像是在质疑别人。
孙想把生菜梗掐软,和鸡胸肉、番茄切片一层一层码放到面包片上。
“不要生洋葱。”这次挑剔的是李慧兰。
很好,母女俩轮番上阵,谁都不能落下。但孙想此刻的注意力已经全都放在了食材上,只是轻轻道了声:“知道。”
孙想摆放好食材,盖上面包片,压了压,然后一切两半,用一个好看的小签子将三明治固定好,放到旁边的木制小托盘上,托盘里还铺了报纸样式的食用油纸。另一边,孙心帮着把热好的牛奶倒进玻璃杯里,也放进托盘,一份漂亮又营养的早餐就做成了。
孙心并未将托盘端到桌上,而是摆在了桌台上。李慧兰顺手正要端走,被孙心喊住。
“等一下,想想拍照。”
孙想拿出手机,迅拍了一张照片:“好了,开吃!”
“等等,”孙心拿过孙想的手机,露出了嫌弃:“你能不能稍微构个图?你看这块这么乱,你这就不能这么拍。”
孙心说罢,开始上手摆弄三明治,展现出侧切面层层叠叠的食材,指挥妹妹重新拍。
“再来一张……从上面俯拍,角度低一点。”
李慧兰站在一边看着姐妹俩鼓捣,摇了摇头:“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啊,怎么都成这样了,吃什么还要先拍照,给谁看呢?”
“给粉丝看。”孙想骄傲地扬了扬脸。
“你还有粉丝?”李慧兰并不怎么相信。
“李老师,你不知道吧,小想现在有好几十个粉丝呢。”
“是37个。”孙想准确地说出了粉丝的个数。
“都什么人啊?”
“陌生人。”孙想面露几分狡黠,想逗逗母亲。
“陌生人?”李慧兰一脸不解望向女儿。
但孙想并没有解释,而是继续做三明治。
“你们就逗我吧!”
“就什么人都有。”孙心将盘子端到了餐桌上,“李老师,快别琢磨了,再不吃,你上课迟到了可别怪我们。”
李慧兰吃了一口三明治,正要说什么,就见孙坚趿拉着拖鞋、光着腿、披着军大衣从外面颠颠地跑了进来,手里还攥了一卷手纸。
“冻死了,冻死了。”孙坚刚一进门,就大声嚷嚷着。
住胡同,最不方便的就是上厕所。因为下水不方便,孙家全家一直都在胡同里的公共厕所里解决。夏天还好,现在天冷了,每出去上一趟厕所,都得消耗半条命。
其实孙想俩月前就给爸妈买了坐便器,也就是痰盂。但孙坚说那玩意儿上大号不习惯,每天早上还是跑到胡同口的公厕。别看孙坚现在这样子,年轻的时候还是挺帅、挺风光的,北上过俄罗斯,南下过大深圳,也是吃过见过的主,挣过“大”钱,可惜四十出头就选择自我退休,过起了游手好闲的快乐晚年时光。
“才十一月就这么冷,咱是不是该生炉子了?”孙坚也凑到了厨房,想看看女儿做了什么早餐。
“蜂窝煤还没买呢,拿什么生?”
坐在餐桌前的李慧兰,一听孙坚提起生炉子的事,就来气!一个月前就让孙坚去买蜂窝煤,孙坚却总说自己有这事那事,一来二去拖到了现在,也没个动静,看这样子他早就把那事抛到了脑后。
“倒是买去啊。”孙坚不以为然,他探头见桌上放着三明治和牛奶,一脸不满,小声嘀咕,“整天尽整这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这么小一个,哪够人吃,早晨不吃豆汁,还能叫北京人?”
“你每天在家游手好闲,让我去买?!”
孙坚刚想理直气壮回怼,就见李老师黑着脸开口训斥:“我一个月前就让你去买蜂窝煤,你买到现在还没买回来……”
李慧兰还未说完,孙坚便用手捂住肚子,一脸的痛苦。
“哎呦哎呦,我这肚子怎么又疼了?不行不行,憋不住了,我还得再去趟厕所。”
说罢,孙坚也不管李慧兰在身后说什么,裹紧军大衣,捂着肚子,一溜烟就又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