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风大,4~6级的偏南风吹啊吹,刮得脸生疼,大家伙却不觉得冷。
只因家人带着鱼货,平安归家。
赵有富早就准备好板车和竹筐在岸上等着了。
他收购点,如今最大的赚头,就是靠童瑶几家的船,能不积极吗。
童父童母、童华夫妻俩,以及童木四人,外加一位45岁的中年男人。
他身形单薄矮小,面色蜡黄,穿着一身灰马褂,两边手肘打着大块的补丁,两个膝盖以及屁股后边也是大块补丁。
乡下干活,手脚要灵活受力,还得弯腰蹲起。
这几个部位的布料受不住长时间磨损,因此补丁也打在这几个地方多。
堂叔这副老农民装扮。
要是杨厂长在,非得自戳双目。
闽南事业有成的堂叔,如今咋地,落魄啦?
没错,这位就是童瑶的堂叔,童大刚。
是童父的堂弟,和童父关系最好。
为啥要过来呢。
就是因为童瑶一家想来想去,得让童父在家族里挑个信得过,性格老实的人,帮在店里卖鱼干。
县城两间店铺,一间6o平方,一间35平方。
童华夫妻俩没法看顾两个,只能多叫一个人来。
老杨家真没人,杨母三个哥是渔民,童瑶几家换船了优先租给他们。
三个哥的儿子吧,有几个出息的,性格缺不行,小心思多。
杨母都看不上,别说童瑶夫妻俩了。
童瑶抱着呼呼大睡的儿子出船舱,就见到自家堂叔帮挑拣鱼货,时不时低声问童父这个叫什么,放哪里,那个叫什么,留下吗。
她笑着叫人:
“堂叔,你来啦,吃了没。”
童大刚立马放下手里的金鲳,走到童瑶近前,帮她拿手里的东西。
质朴的脸上扬起憨笑:
“吃了吃了,俊俊睡了啊,我来帮抱,你们出海一天,累挺。”
实诚人就是这样,什么活都包揽,童瑶哭笑不得:
“不用不用,这小子夜里不跟人的,换个人抱,他得闹醒。”
“那,那行,我帮你把这些脏衣裳和锅碗瓢盆拿上岸,一会再过来抬货。”
话音刚落,童木惊呼声传来,只见他打着手电筒,照着一条大鱼叽喳交喊:
“我去,堂姐夫,这是啥鱼啊,好大一条,你们真厉害,网到这么大的家伙。”
陈北大与有荣焉:
“我瑶姨说这是狗牙金枪鱼,可不是网的,我瑶姨钓上来的呢,大吧,有两百多斤。”
童木四人星星眼投来,下一秒又讲目光放到甲板上的这条狗牙金枪鱼身上。
七嘴八舌道:
“堂姐,你好牛。”
“上次堂姐在村里钓到那条青鱼有178斤,比这条轻点。”
“那不知道啊,要过称才懂。”
“出海真好啊,不光能网好多鱼虾蟹,还能钓鱼呢。”
童瑶催促:
“你们别说了,快帮抬鱼。”
童木四人关掉手电筒,放到竹筐里,积极回应道:
“好嘞,等我堂姐夫绑好。”
“对,还好拿了扁担过来。”
“那我先挑这两筐上岸。”
“我也是。”
码头就七条船,其他船只早就回港了。
因此,这条大鱼抬上岸,并没有引起喧哗。
直到所有鱼货拉回赵有富收购点,其他老板才打大门,过来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