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的六月,骄阳似火。天下大旱,已经连续四个多月没有下一滴雨了。
草木焦卷,湖泊干涸。
这是中国历史上灾难深重的一年。
大量的庄稼因缺水而晒成了干草,就连百姓的正常饮水也成了问题。大汉天下,北至幽州,南至荆州江东,几乎全都受到这次严重干旱的影响。
又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
许多无粮就食的百姓,被迫离乡背井,四处逃荒。可是,在这种炎炎烈日下,他们又能走得多远?
选择晚上赶路也许会稍微好一点。
但是,逃荒却不只是赶路,而是一边赶路一边乞讨。晚上赶路是讨不到粮食和饮水的。因此,绝大多数的百姓还是只能选择在火热的太阳底下踽踽而行。
四处都是倒毙的尸体。
这些尸体在炎热的气温下迅腐烂,生蛆。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动物污染,植物污染,食物污染。于是,一场席卷天下的大瘟疫终于爆了!
瘟疫!
这才是导致汉末人口减少最直接的原因!
汉末人口从65oo万减少到三国后期的3ooo多万,真正直接死于战乱的人口最多也就在三四百万左右,绝大多数都是死于因战乱和干旱导致的饥荒和瘟疫。
因瘟疫而死的人口,保守估算在一千万以上!
由于陶应的穿越,历史改变了很多。但这场大干旱和大疫病依旧是如期而至。
袁绍退兵了。
因为袁军中出现了瘟疫。袁绍不得不停止了进攻,将兵力从黎阳大营后撤,然后分散内黄、繁阳等地的成多个营地,互相隔离,并采取一些措施对瘟疫进行防治。
曹操也退兵了。
也是从黄河沿岸的战场撤回主力,分散隔离,以免混在一起全部感染温疫。一场席卷天下的瘟疫,让天下诸侯间的战争几乎全都停了下来。
为了防止瘟疫进一步传播,诸侯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出台了最严管控令,即:
不许路上有行人。
不许离开所在的村庄。
甚至,不许离开自己的住房。
这种管控禁令,既使在后世施行起来也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何况是在古代。一些没粮没水的百姓,也不愿在家里饿死渴死,纷纷躲入山中,或趁夜、趁乱四处逃亡。
于是,又有很多的百姓被拦路设卡的军队直接射杀,然后一把火烧成灰烬。
人心惶惶,乱象丛生,鬼蜮横行。
……
陶应治下三州,相比曹操和袁绍要稍微好一点。
最好的是交州。
交州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啊。这地方包含了后世的广东、广西、越南以及云南南部,地域非常辽阔,在籍人口才一百五十多万。
一百五十多万人分散在这么辽阔的地方,又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纵然有人将瘟疫传过去,也很容易就被得到控制。
然后,就是扬州。
扬州百姓都是家有余粮,官府的粮仓也都是满的。而且吏治也相对比较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一道“居家隔离令”下去,纷纷响应号召。百姓们都居住在家中不会到处乱跑。而地方上的驻军和衙役,则负责组织人手送水、送粮、送菜、送药到百姓的家门口。
一场瘟情,也是对官吏的考核。
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暴露很多问题。一些表现好的官吏被挑出来予以提升,一些无能的官吏被罢免职务,贬为庶民。
而一些乘机捞好处、贪污挪用救灾钱粮的官吏,则被砍头示众,处以极刑。
总体来说,扬州的情况还是可控的。
不可控的是荆州。
荆州刚刚经历战乱,很多百姓都是家中没有余粮,而地方上的基层官吏,几乎全都还是刘备任荆州牧时的旧吏。
这些荆州旧吏,心思极其复杂。
怀着各种心思的人都有。
有想要用好的业绩来引起陶应的重视的;也有想趁乱捞好处,大肆贪污挪用救灾钱粮的。
更有想要捞一把就跑的!
甚至,还有些世家氏族暗中资助盗匪,四处抢劫救灾物资,或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动叛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