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已天光大亮,太陽徐徐升上天空。
曲江溪泛著點點波光,船徐徐行駛,路邊的草木顏色繽紛,如同濃墨重彩的畫卷。
張九齡與譚昭昭立在船頭,眺望著逐漸在視線中消失的韶州城。
生活多年的故里,就這般要遠去了。
雖先前一直想要離開,待到此時,張九齡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溪流清且深,松石復陰臨。正爾可嘉處,胡為無賞心。我猶不忍別,物亦有緣侵。自匪常行邁,誰能只此音?」「注」
譚昭昭聽著張九齡在耳畔輕吟,一時間未能聽太懂,不過,她能理解他詩中的惆悵與忐忑。
只不忍別。。。。。。
那是歷史長河中,比明珠還要璀璨的長安。
是令李白杜甫白居易無數詩人文豪嚮往歌頌的長安。
譚昭昭此刻的心情,如同眼前的天空。
澄澈,輕盈。
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離開了那間小宅院,亦無再需克制。
譚昭昭哈哈大笑,將手攏在嘴邊,揚聲大喊:「長安!!!」
聲音清脆快活,裊裊直鑽入天際,驚起飛鳥掠過水麵。
遠處山巒傳來了陣陣回聲。
長安,長安,長安。。。。。。
第二十六章
前去長安的路途,共計約四千六百八十里。
船行了半天,譚昭昭的那股興奮,在看到沿河兩岸幾乎荒無人煙的景象時?,終於消退。
從曲江溪登船,出發到大庾嶺所在的仁化,惟有水路可以通行。
這條水道,還是當年秦始皇統一嶺南時?,任囂趙佗進軍時?所開闢,幾百年過去,韶州府所有人出行,依舊在在走這條道,並無6路通行。
張九齡解釋過,韶州府地廣人稀,普通尋常百姓,祖祖輩輩都出不鄉。
開闢6路,一是浪費人力財力,二是深山野林,遠沒水路安全。
要走出韶州府,到嶺南道以南廣州府等地,有兩條道可以通行。
一是梅嶺以北,秦漢時?期開闢的小梅關;二是大庾嶺上的烏逕古道。
小梅關更加艱險,烏逕古道算得上是朝廷的驛道,則勉強平坦些。
譚昭昭直面了韶州府的貧瘠,見張九齡一直安靜望著眼前的河岸,覆上他的手背,些許用力按了按。
張九齡朝她一笑,另一隻手搭上來,將她的手合在掌心,問道:「昭昭,頭暈不暈?」
譚昭昭並不暈船,張九齡已經問過她好幾遍了,還是耐心答道:「不暈。」
張九齡道:「不暈就好,再過一兩個時?辰,便能下船歇著了,昭昭,你?靠著我睡一陣吧。」